我本人畫了十多年油畫分享幾個經驗。特別是對于底色,畫完一遍色后,用油畫刀刮平,讓底層薄些,然后干了后再畫第二遍第三遍色,當你有要準備畫一副超寫實油畫的計劃時,一定不是頭腦發熱,在當時六十年代學油畫的少之又少,湖北水彩系也是優質的學科,油畫和水彩畫的功底不同,油畫更適合性格穩重嚴謹,內向者,閱歷豐富的學者專研。
1、有人說畫家冷軍的油畫很逼真,那么他的畫到底是怎么畫出來的?
冷軍說過,為了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會不擇手段。冷軍的超級寫實油畫個人認為以及達到了布面油畫的極限了,蘋果公司有一項專利叫做“視網膜顯示屏技術”,個人覺得冷軍的超寫實技術就類似這種,甚至突破了像素的限制,可以近距離放大觀看依然清晰,冷軍自己稱之為“人眼寫實”。區別于攝影技術在于,人眼能看到所有的細節,而單反相機的成像原理則不同,如果要達到暗部清晰亮部肯定過曝了,亮部清晰了暗部細節就看不清,
而且攝影還有對焦和景深限制,即不能保證所有的地方都清晰。對于這種超級寫實油畫,除了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還要全程高度專注,并且要嚴格的按照步驟及利用各種手段才可達到,超寫實油畫技法對于畫布制作、畫筆、媒介劑、底料以及何種光油、顏料的制作都是非常嚴格。(關于這些知識可以網上搜索)冷軍在訪談中曾說過,他在創作超寫實油畫的過程中會用到投影儀,為了追求形體的絕對準確,
這是網上流出的一張圖片,可以看到這副作品在初期的樣子。一般人物寫實油畫基本都是從頭部開始,開始鋪色時要畫的灰一些,薄而透明,能看到色層下的起稿線,暗部也加入適量的白色,先畫陰影和暗部,再畫亮部,二者銜接的地方用扇形筆掃一掃,完成每一個細節刻畫后,都要用扇形筆柔掃,讓畫像呈現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這個方法其實并不難掌握,也是古典寫實油畫里常見的方法,
在研究冷軍油畫的過程中,最好奇的是關于那些絲毫畢現的細節冷軍是如何觀察的。還有模特每次休息完后頭發衣物肯定會有發生變化,那冷軍是用什么方法去畫那些容易變化的部分,這張是冷軍在畫室創作《小雯》另外一張照片可以看出冷軍離模特的距離發生了變化,離模特非常近,這是為了更清晰的看到細節。這是完成后局部細節,還是同樣的一組照片,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冷軍正在畫頭發。
在畫布的左邊可以看到有兩張打印稿,一張是整個頭部的照片打印稿,另一張是頭發的黑白稿,所以在細節描繪上冷軍還是借助了照片。冷軍畫室,未完成的作品《小姜》完成后的局部細節,這張照片的信息可以看出冷軍在畫衣服的階段用的是假人。且是專門按模特的姿勢做的雕塑像,當你有要準備畫一副超寫實油畫的計劃時,一定不是頭腦發熱。
2、怎么養成自己的油畫繪畫風格?
對于一名畫家來說,他被畫壇認可的標志就是形成自己鮮明而獨特的風格,觀者不用看畫作的署名,僅僅看畫面風格,就能立刻明白是誰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形成繪畫風格是畫家技法成熟的象征,是體現畫家個人藝術價值的保證,也是讓自己在美術史占據一席之地的希望。那么,什么是油畫的繪畫風格呢?我覺得,就是一個油畫家通過長期不斷的探索后,在眾多繪畫形式里尋找出的個性化表達方式,灌注了自己的思鄉情懷和精神指向,如同畫家的臉面,跟其他畫家比起來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風格可以長久流傳下去,能脫離畫家獨立存在,后人看到這種風格,就立馬能想到這名畫家。怎么養成自己的油畫風格?首先,需要海量學習,尤其要歷代大師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別人的畫法特點,以及體會別人一些獨到的創作理念,并把它們加以吸收,給自己儲存基礎能量。同時,學習也是給自己長見識,開闊眼界的有效方式,
就像一個人不去爬山的話,會永遠不知道山有多高,走山路有多么艱險。再者,要不斷分析和思考,尤其面對一幅經典作品時,要學會分析它到底經典在哪里?跟其它名作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它又給觀者帶來了什么樣的審美感受?如果能把這些疑問一一解決掉,那么,你就學會了獨立思考方式,以及領悟了名作的創作思路,就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一樣,學好捕魚的技巧,總比得到幾條魚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