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明朝書法家董其昌代表作,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于其大量的題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董其昌的書法風格,急。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其畫風筆意安閑溫和、清新秀麗。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創作。又以禪宗的南北派比附繪畫,稱“南北宗”。他是尚南貶北,抬高文人畫的地位,打擊壓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杰出、影響的書畫家
董其昌行書代表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浚路馬湖記》、《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倪寬贊》、《前后赤壁賦冊》等。董其昌沒有留下一部書論專著,但他在實踐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張,散見于其大量的題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了很好的闡釋和引導作用
3、董其昌的書法風格,急!急!他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又得力于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趙孟俯的書風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他的創作。草書植根于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許多作品行中帶草,左圖這幅作品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俯,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理,是一位集大成的書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畫禪室隨筆》是研究中國藝術史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