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米泡好了,在下午開始包粽子,然后往大鍋里添水,水高出粽子兩寸即可,并給鍋內放個重動西壓住粽子,否則粽子會夾生。他們在城市賣粽子,為什么要到遠離鄉下50多公里的農村煮粽子呢,煮粽子的時間根粽子的大小來決定的,農村家庭燒柴火灶,如果煮肉,煮粽子這些耗時較長的食物,一般都用果木做柴火,這樣火力大,鍋底火力特別旺,大鍋也受熱均勻,火大火小,就是多添一把柴火,或少填一把柴的事兒了,這樣能把粽子煮透煮爛,一般煮一個小時后,并把粽子燜在鍋里,鍋底還沒燃燒完的柴火繼燃燒,在第二天早上撈出粽子時,粽子還是溫熱的。
1、圓江米怎么包粽子?
你好,我是奧斯卡炊事班,端午快來了,粽子我最近有開始包,希望能幫到你。圓江米屬粳糯,包粽子用圓糯米,糯米分兩種,一種是長糯米即是秈糯,米粒細長,顏色呈粉白、不透明狀,黏性強。另有一種圓糯米,屬粳糯,形狀圓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膩,黏度稍遜于長糯米,適合做粽子、酒釀、湯圓、米飯等等,粽子的做法,準備材料:臘肉:100g、紫米:250g、圓糯米:1500g、食鹽:適量、花生:適量、粽葉:適量。
2、包粽子時,要煮多久呢?柴火灶煮的粽子為何更好吃?
各地都有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不管是民間流傳著什么說法,但在這個節日,就是吃粽子,這個時候,各大超市、集市上的粽子琳瑯滿目,而鄉村關中的一個遠房親戚就是做粽子買賣的,這段時間是他們最忙的時候,正準備包粽子,給五月端午節準備貨源。我曾不止一次的去他家幫了無數次忙,對包粽子的所有流程都爛熟于心,他們每次對我的酬勞就是一包粽子,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發覺了他們經商的一個秘密:他們在城市賣粽子,為什么要到遠離鄉下50多公里的農村煮粽子呢?的確,在這里煮的粽子還是有那么多的差別。對這些問題,我們隨“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一起來看看吧!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
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共同學習更多“三農”資訊。第一,煮粽子的時間根粽子的大小來決定的,煮子一般要煮多久呢?這個要根據粽子大小決定。我們在包粽子前,將糯米冷水浸泡3小時,將粽葉洗干凈,用開水燙好后撈出來瀝干,待米泡好了,在下午開始包粽子,然后往大鍋里添水,水高出粽子兩寸即可,并給鍋內放個重動西壓住粽子,否則粽子會夾生。
一個多小時后開鍋,再小火燒30分鐘左右,如果粽子較大的話,再燒大約20分鐘左右。煮熟后繼續燜在鍋里,待第二天早上撈出來,這樣煮出來粽子清香可口,糯糯的,特別好吃,鄉村關中這一帶的民間有這樣的風俗,舅舅家要給外甥送端午節,必帶的禮品就有粽子,當然就送這樣的粽子。第二,現在環保要求商戶用電氣炊具,現在城鎮地區的店鋪灶具,統一要求用電或天然氣做飯,但好多人都說沒有大鍋做飯吃得香,用電氣炊具煮的粽子也沒有大鍋煮的香。
這主要是因為用電氣炊具做飯,或煮粽子,加熱沒有柴火燒的火候到位,用電氣炊具關掉開關,灶具內的飯食很快就涼了,而用柴火灶停燒后,鍋底到涼還需要一個過程,也就說,用電氣炊具沒有用柴火灶保溫的時間長,這樣飯食熬煮的過程中,自然就少了后勁,也就沒有柴火灶煮出來的飯食香,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第三,柴火灶煮得粽子更好吃些,
農村家庭燒柴火灶,如果煮肉,煮粽子這些耗時較長的食物,一般都用果木做柴火,這樣火力大,鍋底火力特別旺,大鍋也受熱均勻,火大火小,就是多添一把柴火,或少填一把柴的事兒了,這樣能把粽子煮透煮爛,一般煮一個小時后,并把粽子燜在鍋里,鍋底還沒燃燒完的柴火繼燃燒,在第二天早上撈出粽子時,粽子還是溫熱的。這樣的粽子吃起來有粽葉的清香,米包裹著粽葉,那種大自然的味道,直入人的舌尖,當然味道鮮美了,
第四,人們普遍有柴火灶的心理情結。每一個人都對鄉下的柴火灶情有獨鐘,因為他們從小都在那里長大,端午節對每一個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是一份牽掛,是一份鄉情,在這個節日里,每一個人都會想到老家,想到那片土地,想到那兒的人們,可是他們從出生一直到離開家鄉,都與柴火灶情牽一生,而在端午節這個時候,誰不惦念起老家,惦念起心中永遠無法割斷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