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抬杠,說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屬于清香型,這就說明清香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是我國著名的酒都,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的產地,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歷史文化馳名,更以精湛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奪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
1、杏花村的汾酒怎么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吟出的千古絕唱讓人們認識了酒都杏花村,杏花村是我國著名的酒都,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汾酒的產地,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歷史文化馳名,更以精湛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奪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2006年,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為什么汾酒在國內白酒市場上銷量和占有率都很低?
汾酒的銷量和占有率低到什么程度,坊間沒有詳實數據,但從“只知茅臺,不知汾酒”的市場現象看,汾酒的表現實在愧對“國酒”名頭。梳理下原因,從宏觀布局、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三個層面,簡要做以分析:⒈宏觀布局,這個宏觀,夠不著國家層面的經濟計劃,屬于企業的戰略規劃。汾酒是山西汾酒集團的產品,按道理,一個做酒的企業,只要專心致志做你的酒,就像茅臺集團,沒有做不好的事。
可是汾酒集團的戰略布局卻不是這樣,不務正業,這個集團拿著酒掙來的家業做資本,投資內外貿易和鋼材、焦炭和化工。連同白酒,三大板塊齊頭并重,根本不可能專心做酒,⒉商業模式。都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山西文水假酒大案,喝死了二十幾人,盡管法律公正,殺了幾個做假酒的,但是結果卻是倒下了山西白酒生產的半壁江山,徹底敗壞了汾酒的名聲。
汾酒生產者并沒有從中正確吸取教訓,做出相應的市場拓展和產品提升的戰略改變,還是老套路,脫不開計劃經濟的經營理念,譬如主打產品依然的定位在中低端消費群,結果有錢人喝茅臺,沒錢人喝老村長二鍋頭,沒誰喝幾十塊的汾酒。得不到市場的認可,把一個名震江湖的國酒整得灰頭土臉,⒊經營理念。當下白酒的經營理念有了根本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做白酒,很難喝的白酒印上扎心語句,就登大雅之堂,得以大賣特賣,
真正的美酒卻躺在百年酒窖里待價而沽。構成當下白酒市場最奇特的現象:沒人喝的孬酒賴酒大賣特賣;真正傳統的美酒無人問津,汾酒就是“無人問津”的一頭。汾酒人的觀念落后到什么程度?我有個做酒的朋友,自家經營著祖傳汾酒最老字號,生產的酒美得不像話,就是不好賣,急得自己每日的在微信圈刷屏,我曾寫過一篇議論汾酒的文章,想幫幫他,用了兩張他公司產品圖片。
3、河南有什么醬香型酒?
河南應該是沒有醬香酒的,說實話,醬香酒才出名也就是幾十年的事,在以往的幾千年里面,始終還是濃香統治江湖。有人抬杠,說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屬于清香型,這就說明清香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各位,過去的那時候有沒有蒸餾技術咱先不去討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首詩的作者杜牧先生從來沒去過山西,而他做官的地方應該是安徽池州,
如果在池州聞到山西的酒香,那不但是這個酒好,更重要的是在天庭除了千里眼順風耳之外,恐怕要賦予杜牧同志萬里鼻的美稱了。其實河南的名酒還真不少,比較著名的除了杜康之外,還有宋河、仰韶、林河、張弓、百泉春等等濃香型,清香型的寶豐也歷史悠久,但是醬香酒還真的沒聽說過,這是因為醬香雖然酒香濃郁,但并不適合河南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