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4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司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800余件。“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遺址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100處大遺址保護工程開工,殷墟、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河姆渡遺址和良渚遺址是什么關系。
。對良渚文化在環太湖中華文明起源中作用的初步認識。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及其南部的杭嘉湖地區。1934年在浙江吳興前山陽遺址首次發現,1936年在余杭良渚遺址首次發掘。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它還被視為杭州灣地區龍山文化的代表性文物。20世紀50年代末,前山陽遺址被發掘,命名為良渚文化。到1977年,它的年代被定義為距今4000多年到5300年左右。
1973年在杭州灣南岸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約6500年前原始稻作文化遺存后,這一觀點逐漸改變。研究者之所以認識到良渚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因為在良渚文化墓葬中發現了極其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土墩墓地。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特別是刻有獸面圖案的玉琮,最早是在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良渚文化墓葬的發掘中發現的,1977年春夏吳縣張靈山良渚文化墓葬的發掘也證實了這一現象。
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49萬年。屬于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因在上海青浦區崧澤村首次發現而得名。崧澤文化繼承了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4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司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800余件。據考古,青浦區在7000年前就已有人登陸。現在的崧澤村在當時的東海附近。這是一個沼澤,海拔很低,地下水位很高。西部和南部有山脈、土墩、樹木和茂盛的水草,是適合古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3、國家150重大遺址名單大遺址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物證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大遺址保護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有利于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美化城鄉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遺址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100處大遺址保護工程開工,殷墟、元上都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河姆渡遺址和良渚遺址什么關系?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以黑陶為主的原始文化遺存。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以黑陶為主的原始文化,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及其南部的杭嘉湖地區。1934年在浙江吳興前山陽遺址首次發現,1936年在余杭良渚遺址首次發掘,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它還被視為杭州灣地區龍山文化的代表性文物。20世紀50年代末,前山陽遺址被發掘,命名為良渚文化,到1977年,它的年代被定義為距今4000多年到53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