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走親訪友時給孩子們多少壓歲錢合適。去年回家,給的紅包,近親的比如外甥、侄女,統(tǒng)一給5稍微遠點的,一般給2有點沾親帶故的,給1我父母輩分大,一般都是別人來拜年,來一個給一個,等他們拜完年了,我們再“回年”(即給他們拜年),他們也會按數(shù)給回,有時候會加點,基本上來去差不了多少。
1、小孩的壓歲錢要給多少?在農(nóng)村,給50元壓歲錢會不會太少了?
在我們老家浙江,50塊錢已經(jīng)給不出去了,只要親點的,沒有100塊都不好意思給出手。小公長期工作在外地,而且是在西部城市,工資收入遠不如老家,所以一到過年就揪心,去年回家,給的紅包,近親的比如外甥、侄女,統(tǒng)一給500,稍微遠點的,一般給200,有點沾親帶故的,給100。我父母輩分大,一般都是別人來拜年,來一個給一個,等他們拜完年了,我們再“回年”(即給他們拜年),他們也會按數(shù)給回,有時候會加點,基本上來去差不了多少,
問題是,像小公這樣的上班族,待在家里的時間有限,等他們拜完年了再去回年,根本拜不了幾家,所以一般只有虧的份。一個年下來,在紅包上基本上要折一到兩個月的工資,沒辦法,這就是農(nóng)村的風俗。父母不止一次和小公說過,像小公這種長期在外地工作,工作看起來還不錯的,回到家必須大方點,否則會被親戚說,他們沒面子,小公也掉里子,
2、你家公公給孫子孫女壓歲錢都發(fā)了多少?
我是爺爺。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育有一兒一女,也就是我有兩個孫女,兩個孫子,大孫女15歲,小孫女兒4歲,大孫子14歲,小孫子8歲,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10口人,兩個兒子都在北京上班,大兒媳在我們縣城的家附近上班,二兒媳因為孩子小,辭去工作,暫時沒有上班。我們都有獨立的住房,但是吃飯都在一起吃,平時8口人吃飯,到了過年就10口人一大桌子,
我們老兩口是有分工的,我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奶奶是負責家里做飯,做家務。雖說人多家里顯得亂乎一些,但感到很幸福,很和睦,生活中的費用大家都花,兒子媳婦經(jīng)常給婆婆錢,孫子孫女的零花錢一般都是我給,他們也很少朝他們的爸媽要,孩子們過生日都是我花錢,買生日蛋糕,生日宴,生日禮物等。格外再包一個1000元的紅包,
3、過年走親訪友時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包多少合適?
謝小秘書之邀!答題:過年走親訪友時給孩子們多少壓歲錢合適?俗語:“窮不與富比,窮不與富攀”。其意指人窮志大,不刻意去高攀依賴富貴所得到不應該屬于自己的一切,守其尊嚴而不范賤之倫理,與其對比這種門不當戶不對從而以低三下四所得到別人贈送的一切,還不如窮得干凈,餓的新鮮。這一切并不是人生個人之事,也許并非是錢的事,但不能從中對比找到兩個性質(zhì),
這一切所提到的不就過年的那些事。壓歲錢的贈與并沒有多少數(shù)量來橫量一切,在禮儀與法制和文明之中只是存在很多的爭論,假如自己是億萬富翁,我所選擇的對象是親戚和兄弟姐妹,我給他(她)們的孩子每人50000元,而他(她)給我的孩子200元,問,這中間存在的差距是多少?難道說我這不是靠大拼所得到的收獲?換位思考,你怎么想?而在這一點之中所指明上述的典故。
這不是金錢的問題,那就是人情債,與其這樣,還不如少給一點,有濃濃的深情和過年的幸福與快樂,總不能把這一切的發(fā)生作為內(nèi)心自我的糾結(jié)。壓歲錢的贈送當取之于家庭的環(huán)境條件而定性,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假如親人或親戚贈送與自我超出雙方的限量,貧不與富比,各自當待,理解萬歲!不缺錢的人贈與付出在親人或親戚之間的子女之上,作為富貴之家,那就是小錢!假如親戚或兄弟姐妹都不能理解,在比此之間所發(fā)生的一切還不如不相往來,誰還能看上誰?過年本是一種幸福和喜慶?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