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其他的都不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1、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2、河南今年的大雨能補充多少地下水?
前幾天回老家,開封南邊的通許縣,感覺水確實是多了,記得七十年代末,農村家里出門就是一個大水坑,按現在的叫法應該是湖。從幾歲時候夏天就天天在淺水中嬉戲,稍大點了,又矮又破的土墻外面有幾棵歪柳樹,樹下就是水,幾個小伙伴爬到樹上往下跳,玩的不亦樂乎,我的爺爺出生于190*年記不清了,據他給我說,從他小時候,我們村里的那個大水坑就從來沒有干過,一直都是一汪碧水。
那時候想吃魚,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無論是自制的魚鉤還是土法搬網,耐心等一會兒就有魚。只不過我們這里吃魚習慣用油炸,對于當年的普通百姓,油還是很金貴的,所以魚也不能常吃,自從八十年代開始水澆地,小麥畝產從原來的三兩百斤,躍升到現在的千斤甚至更多,正所謂顧此失彼,所以遺憾的是,坑里慢慢沒水了,前幾天回老家一趟,發現村兩邊已經多年幾乎斷流的惠家渠和渦河,都有差不多小半個河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