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重慶 > 綦江區 > 氣功修煉,氣功的修煉

氣功修煉,氣功的修煉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24 22:41:46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氣功的修煉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氣功的修煉

2,怎樣練氣功

現在鍵身氣功到處都有!你想要的氣功絕世!我爺爺年輕時就見過!
學好內力的運用技巧

怎樣練氣功

3,氣功怎么練啊

練氣功的方法很簡單,難的是堅持和做不到位,大多數的氣功都要配合動作,方法為排除雜念,做到自然呼吸,含胸拔背,虛領頂勁等要點,練功時用意念想著動作,動作怎么動就怎么想,收勢時想著氣經過丹田再到腳底,此外還有些氣功有假想的要求,如丹田內轉就是想像丹田在轉動,再如易筋經中彎腰就想象自己彎成了一個鉤子,如果是站樁或靜坐那就意守丹田,所有的要求都必須做到自然呼吸不要因為收勢而故意把丹田鼓起來,一切都要求自然,如果是練硬氣功則還要求肌肉繃緊,具體的要求還是看一些書或找一位師傅比較好
孩子找個師傅練吧,自己練容易走火入魔。

氣功怎么練啊

4,現代 氣功有哪些如何修煉的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主要講究調整自然之氣和先天之氣和諧的關系,中國氣功中先天之氣是稟賦于父母、循環在人體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中的元真氣。 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 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煉氣要訣: 專心呼吸 輕松舒適 靜觀其變 順其自然 自然而然 聚集精神在松果體 說明: 氣功就是通過特定的修煉方法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在功能上更佳有序化與協同化的生理變化過程。由于修煉的方法不同,所導致的生理變化也會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就是氣功的生理效應。是通過心理活動使生物能對機體或事物產生作用。氣功學即心理物理學。 氣功在保健方面有獨特的功效。他是建立在整體生命觀理論基礎上,通過主動的內向性運用意識活動的鍛煉,改造、完美、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變為自覺智能的實踐。氣功與中醫、武術一起,被認為是重要中華傳統文化之一,受到世界范圍內許多人的喜愛。
現在主要就是硬氣功吧
氣功太多了、但凡用意念、意守、調心、調息、調勢、冥想、頌經等的順勢而為、入靜的、即能鍛煉人體內氣的正確方式方法都是、都有。 以道家、儒家、佛家、醫家、武術家、天主教、伊斯蘭、婆如門及其瑜伽等為大派正統
別煉,99%是騙人的,剩下的也只是養神用的
從養生角度看有易筋經、八段錦、洗髓經、六字訣、瑜伽、智能氣功和太極拳以及太極氣功等。從技擊角度看有形意拳、八卦掌、硬氣功、少林拳。凡事能練出內力的都可以看成氣功。在練時通過外在放松和特定動作來刺激穴位、經脈,促進氣血運行,內則是讓氣沉丹田來培養元氣,但須注意不能強行用氣來培養元氣否則會適得其反,一切順其自然,不要管它。另外還要做到頭微上頂,好像頭上有東西一樣叫做虛靈頂盡,胸不要挺叫做含胸拔背,手要沉但不能用力,腳微軀,小腹和肛門要收等,如果練太極特別要注意虛實變化,一邊松一邊沉。這里說的松不是松的一點力氣也沒有。要感覺有阻力,這一切都需要大腦來指揮,如一掌推出去大腦就要先想怎樣推出去,是慢慢推;還是快速推;用力還是不用力都要先經過大腦。如果要練硬氣功就不能用這種方法練,練了軟氣功(不能刀槍不入的就叫軟氣功)也不能練硬氣功。氣功則是講的強吸強呼把氣送入體內,還要肌肉繃緊沒什么養生功效。具體方法還要根據不同拳術的要求來練

5,怎樣修煉氣功

修煉氣功的方法 氣功講究“身體姿勢,呼吸方式,意念活動”即“調身、調息、調心”,調身的關鍵就是身體的放松,要逐層次地放松;調息的關鍵就是呼吸的深入綿長,要深入到各個層次,一般要求呼吸進入小腹,強調“息息歸根”;意念活動除了相應功法相應意念,關鍵都是不可過重過死,要清靈柔和,意似流水。 習練體呼吸,既可以結合到生活中進行,又可以單獨專門時間進行。如果是專門時間進行,那么可以采用兩腳略寬于肩,身體自然松立的姿態;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收小腹,注意是吸小腹,不是吸肚子,胸部的起伏最好也減小;同時意念身體的毛細孔張開,宇宙的真氣從毛細孔中細入,進入體內,匯入下丹田;使用深呼吸,在吸到不能再吸的時候,稍微閉息一會,然后再呼氣;呼氣的時候,意念氣從毛細孔出去,射透天邊。 如果結合在生活中習煉,那么吸氣時候,收小腹,意念氣從全身皮膚進入,呼氣的時候,從毛細孔射透天邊,注意呼吸綿長即可。 “體呼吸”的呼相當于排氣換氣的功能,把體內的陰渣之氣排除掉;而吸的過程,相當于聚氣,把宇宙清陽之氣匯聚到體內;而控制丹田到毛細孔,到皮膚的行氣軌跡,就相當于是“煉”的過程。 下面再結合養氣方法,就可以完成氣功入門,祛病健身。 如果是專門時間煉體呼吸,練習完畢后,意念先守上丹田(眉心和耳朵上去一寸在腦內的交叉線區域),過3分鐘左右,用眼神看向下丹田(臍下三寸的腹腔內),然后意念輕輕守住下丹田,時間最少3分鐘,如果允許時間不限。 氣功功法是從對生命理解和探索的深度中產生,氣功講究“越是高級功法越簡潔”,關鍵的東西往往一言就明。 以上就是推薦的“排聚煉養”的方法。通過以上過程,能起到扶正祛邪,祛病健身的作用,同時奠定進行高級修煉的基礎。氣功簡介:氣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主要講究調整自然之氣和先天之氣和諧的關系,中國氣功中先天之氣是稟賦于父母、循環在人體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中的元真氣。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均衡,存乎萬物之間。萬物皆有陰陽兩面。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靜功自我導引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并采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范圍亦較廣泛。 基 本 內 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并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于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后,則站、臥、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后,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性命雙修,靜心為主。
自學推薦 智能氣功,這個是不僅知其所以,而且還能知其所以然的健身氣功,有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可以不拜師傅學到高層次的。具體請搜索 “靈通站” 進去看看吧,上面資料很全。入門的話先下載《簡明智能氣功學》來看,捧氣貫頂法和三心并站莊都是可以自學的,練捧氣貫頂法3個月再說。如果你屬于敏感體質,練捧氣貫頂法應該很快就能有氣感。
有拜師學藝 有看書自學 有視頻模仿還有跟歐陽鋒連蛤蟆功似的瞎搞瞎練的……湖北黃石有些師傅在公園里常常吞氣吐氣的不知道是不是
這話說得太籠統了,無從下手。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強身健體的技術,源自古代,屬于道家。所謂佛家氣功也是改變道家氣功的宗教含義而成的,本質上差別不大。 所以練功要動(導引)靜(吐納)相合、陰陽相成,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才是正道。 “道法自然”啊! 如果想學氣功,想出功夫,第一步必須清除身體內部的病濁之氣,不會清除病濁之氣,想通小周天,出功都是不可能,就是通了,也會壞事。所以建議氣功愛好者,一定要學《頂天立地》,本派《頂天立地》是真正的“排毒養顏膠囊”。我常到公園,大學去玩,看到許多專家教授,有人是極力反對氣功的(反對很正常,氣功流弊多,而他本人又以為氣功就是書上學的那么回事,煉不出成就,當然就反對了),也煉氣功,煉的很辛苦。心里嘆息,煉什么功呢,治病都難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改一下:書上得來終膚淺,絕知此事要師傳!

6,如何練成氣功

練氣功首先要悟理,道理明白了,功法就可以不受限度,一棵樹上吊死的練法長功就慢了,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為什么練氣功,出于什么目的,有什么目標,確定了目標再找個明師(不是名師)指教。氣功三要素就是調身、調息、調意,調意最為關健,竟念的不同直接影響功效,就象你從A點到B點有遠近很多路可以選擇,你選了近路自然就能不走彎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調息方法多種,各種功法各有要求,調身也一樣。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氣功功法很多,最好在老師指導下練習。 下面介紹兩種功法: (一)內養功      練者先備一個一寸厚的坐墊放好,然后寬衣解帶,正身盤膝而坐,自然盤、單盤、雙盤均可。鼻臍相對,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勢端正,雙目微閉、雙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雙手掌心朝天結一手印上下重疊(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吸氣時意想一股真氣自百會穴進氣貫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氣松肛,似守非守丹田,進氣要緩慢,綿綿長長,功中一切順其自然。排除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放松入靜,無憂無慮,使內氣隨著人的意識引導而貫通到全身各個部位。初練時每次練半小時,后逐漸延長至1—2小時以上。每日練2次。   收功:一掌貼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內,左掌在外,女反之)。以肚臍為中心,兩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漸放漸大,上至心窩下至恥骨兩側至腰側為限,共36圈。然后每三圈縮小一次,漸縮漸小,沿逆時針方向運行,最后收在丹田處,意念全身之氣漸漸收攏在丹田成團,然后發散至全身四肢百骸。兩手掌心對搓發熱、擦面。鳴天鼓36通;叩齒36通;將口水咽入丹田。然后再緩緩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煉丹功      煉丹法是為了鞏固并加強丹田氣感(熱感)。分為四個步驟來操練,分述如下:   第一步   將丹田處的氣團,想象成一個圓球,紅色并發光,氣團周圍還彌漫著靈氣。   1、以腹正面為平面,意念氣團沿順時針方向緩緩旋轉,并逐漸帶動彌漫著的靈氣。旋轉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體會轉動時的熱感。然后逆時針旋轉36、72、108圈。   2、以會陰到百會的連線為軸,水平面為平面,氣團先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轉。   3、以左右兩腰側的連線為軸,身體側面為平面,氣團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轉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轉。最后收功(同內養功)。   注意這里氣團的“旋轉”,并非“運行”。旋轉是指氣團在原位圍繞一根直線軸轉動(如轉動地球儀),運行指氣團離開原位,形成一定的運動軌跡。(以上1—3分別以身體正面、水平面及身體側面為平面,下同)。   有兩點很重要:一是煉丹第一步必須在內養功有成效(即丹田熱感)的基礎上才能加練。二是氣團的旋轉必須是緩慢而均勻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體會它的旋轉。由于是以意引氣,故不能急燥,否則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   第一步練習純熟,氣感很強后,可改練第二步,方法如下:   1、以肚臍為中心,以身體正面為平面,氣團作順時針圓周運行,漸行漸放漸大,左右至兩髖骨,上至心窩,下至恥骨,為最大,共36周或72周。氣向上提時配合吸氣,氣向左向下時配合呼氣。注意:(1)氣團運行均勻、緩慢,要耐心體會。(2)轉圈要盡量成圓形,不能轉彎抹角,然后反方向運行漸收漸小收至肚臍,配合呼吸,圈數同上。   2、帶脈運行。先將丹田之氣向前引向肚臍,然后向右腰運行,呼氣;接著,將氣向后腰命門向左腰側運行,吸氣;再從左腰側經肚臍向右腰側運行,呼氣;如此緩慢運行36周或72周,再逆方向運行36周或72周,最后回收丹田。   3、將丹田氣沿任脈向下引向會陰穴;呼氣,再引向長強,上提命門、吸氣;從命門向前透出至肚臍,再沿任脈向下,呼氣……如此運行36周或72。將氣引回丹田。最后收功(同內養功的收功,下同)。   注意:(1)必須等第一步練習純熟后方可改練此步,不可操之過急。(2)氣的運行必須緩慢、均勻。   第三步   第二步練習純熟后,可改練第三步。   1、以身體正面為平面,以中脘穴與中樞穴連線的中點為中心,引氣運行,漸行漸放漸大,共36周或72周。左右擴至兩肋,上至天突,下至恥骨,先順時針運行,再逆時針運行,配合呼吸。   2、以帶脈運行為原型,引氣向上螺旋順時針運行,漸升漸高,至與天突穴同高的水平面為止,36圈或72圈;然后反方向運行,漸降漸下,回復至帶脈,再收回丹田。注意配合呼吸。   3、呼氣,將其氣從丹田降入會陰;吸氣,從會陰引氣到長強,沿督脈經命門、中樞至大椎穴;呼氣,再將氣前透至天突穴,沿任脈向下經中脘、肚臍、丹田,向下至會陰;再吸氣……如此周而復始。可行36或72周。 第四步   第三步完成后,氣感已很強烈,并能意領氣走,氣隨意行,這時外在的鍛煉——排打起著決定性作用。此時氣通大小周天已是輕而易舉的事了。現將氣的運行路線及呼吸的配合詳述如下:   1、帶脈運行36或72圈。   2、小周天行功:呼氣,將丹田之氣向下沉入會陰;吸氣,將會陰之氣經長強(閉后陰)沿督脈上經命門、中樞、大椎、后枕至頭頂百會穴;呼氣,引百會氣向前經印堂、人中、天突、膻中、中脘,向下降至丹田。如此提降沿小周天運行,共36周或72周。   然后在帶脈行功及小周天行功純熟的基礎上加練大周天行功。大周天行功方法如下:呼氣,將丹田之氣沿兩足三陽經向下降至腳心,吸氣,將涌泉之氣沿兩足三陰經向上提至會陰穴;然后呼氣,換氣一口;吸氣,氣分兩支沿兩耳后向下經兩手三陽經至十指尖之井穴;吸氣,將井穴之氣沿手三陰經上提至天突穴會合;呼氣,將天突穴之氣向下降至丹田。如此大周天運行一遍。可運行36遍。   至此,丹田浩然之氣已凝成一團,可聚可運。練者精神飽滿,巍然如山。
好啊。有機會教幾招讓我學學啊。

7,怎么修煉氣功

(轉載) 1.抱丹田 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后,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腭。當身體轉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腭。但晃動時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腭。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后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腭吸氣。然后左腳后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后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3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36下。 8.噴丹田 兩腳立正,并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后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后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3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氣鼓蕩,能達到內壯的目的,只有內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 四、丹田功的效應 練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會覺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熱氣感,或者形成一個“氣”上感,這就是內氣聚集、儲蘊的表現。通過進一步的鍛煉,這個“丹田”之氣就會循經絡系統運行全身,你會感到一條熱氣流下伸至會陰穴,往后向上升經督脈經絡的尾閻、夾脊、玉枕、百會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脈經絡經“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現任督經氣循環的感覺。再進一步鍛煉,可出現內氣沿周身十二條經絡及奇經八脈路線循環感覺。練功到此,人就會感到周身經絡氣血通暢,精力充沛。功到高級的上乘功夫時,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視,不用耳朵而能聽,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聲而能聽。這樣,你還愁動戰不能勝嗎? 心意拳內功功法問題 1.問:為什么心意拳內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陽之氣的功法。人在母體中時是靠肚臍從母體中吸取營養而維持生命。離開母體以后,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先天靈性漸漸抿滅,先天的真精元陽之氣也會逐漸減少,一直到風燭殘年時,人就如耗盡油的燈一樣滅(死)了。所以,加強丹田功的鍛煉,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樣,疏通經脈,特別是練通周天后前任督氣通以后,真陽氣通,勁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緩衰老,還能練成上乘武功。 2。問: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內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氣功、坐功、臥功、站功、內功四經、貫根八法等。但我們這一派則專練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氣,扶持真陽;當煉到氣滿全身,全身鼓蕩,上下丹田氣充時,則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時,即可達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譜上說:“精養靈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成千日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說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氣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問;煉丹田功先從哪里入手? 答:首先認清三大奇經。按中華醫學學說人身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為什么要認識三大經,哪三大經呢 (1)督脈。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尾聞骨端,長強穴后的會圖部,上循脊柱至腦后凹陷中的風府穴,進入腦內,再上巔頂,沿額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總督的意思,“督乃陽脈之海”。“督脈督一身之陽”。一身之陽脈皆會于督脈。 (2)任脈。任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會陰部,上出毛際的深部,沿腹內上過關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頦下,走面部深入眼內。在人的前面。任有擔任的意思,“任脈為陰脈之海”,“任脈任一身之陰”。全身陰經皆會于任脈。此兩脈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陰一陽。此兩脈通則形 成一周天通。 (3)帶脈。帶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脅下,環繞身軀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帶一樣把人束住。認識這三大脈以后,能打通任督脈,即小周天通。我們練心意拳丹田功即先從我介紹的功法(參看(武魂)199;年第一期)從一往后逐一演練。因為雖然此功不出偏,但為能適應東西南北中的五種人的環境、氣候、人體等不同,所以還是按我介紹的步驟練。 4.問:每次練習一式還是九式一次練完 答:按我多年鍛煉的經驗,每次首先練抱丹田,其次再練晃丹田,時間,次數不限。練多練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則不出功。有的時間寬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時間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這要視自己時間自己掌握。 5.問: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樣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與天(大自然)進行有益的交流活動。人每天迫于生計匆匆忙忙,思想緊張,肢體疲乏,這就是平常所說會產生一種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緊張之余去到河邊、湖沿,或山林樹叢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體筋骨,吸進—些新鮮空氣,做“吐故納新”,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時間是以思想達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暢,不再緊張,不再焦慮即好。此動作不要收式。經過思想凈化,肢體放松,此動作就是一無復始的開始,再練其它幾式,即可練功出效。 6.問:轉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答:男女有別。男性是以丹田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轉,是順時針方向轉。轉36下。女性相反(因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應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時針方向,但只轉32下。 7.問:晃丹田怎樣轉法 答:其實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則,我想練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紹“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以腰部帶動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動。這種晃動應是以意領氣,以氣引導帶動身體晃,腰部帶有螺旋力的意境。這種晃動主要是鍛煉入的帶脈。 8。問:操舟田怎么揉?輕重怎樣掌握? 答:兩手虎口張開形成一個自然圓,兩掌對稱地放·在丹田兩旁,此時丹田穴正好在兩虎口的圓中;兩掌要貼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輕輕地貼身。做圓形轉動時動作也要輕柔,自左向右,路線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順時針方向,但兩掌虎口圓不能轉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問:擊丹田的輕重怎樣掌握? 答:心意拳內功功法從第五式開始一般是內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練的。兩臂往后如鳥展翅,要盡力后展,兩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盡量往后翻。兩掌回落時要攥拳擊丹田時一船是功力小時用力輕一些,功深時可用力大一些。這要視每人的體質和內功功力而掌握。 10.問:折丹田應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內功也是技擊動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時應多練。多練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擊上,前撲時兩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開向前,左掌從右掌上穿前,右掌經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撲到左膝前處。右式也同前,唯動作相反。 11.問: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還是盤坐式,均兩手相合,但凳坐式兩手向前搓時像搓繩一樣,但此勢是手脛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盤坐式也同; 12。問:噴丹田應怎樣做 答:噴丹田也是技擊動作之一。兩手在胸前交叉時吸氣,一齊向前猛然推出時呼氣。向前推擊時兩掌分開均五指乍開,掌心向前,兩大拇指相距約半尺到八寸。此式因為也是擊人動作,所以,兩掌出掌要看對方的身型而定。 13.問:提舟田左右手高舉,兩足尖掂起怎樣呼吸? 答:此勢不管左右手哪手舉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無柄,恨地無環之勁意。即手往上高舉時,就像地上有個環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來一樣;手往下就像天有個柄被我抓住打墜勁能把天拽下來一樣。手高舉時吸氣,打墜落時呼氣。這個動作,一般練心意拳的人要多練,多練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錘擊天,練的是抖絕力,錘從天上掉下來,又要接住,就要有順勢墜落勁。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樣收式? 答:關于內功功法的幾個動作,如果光做前四個動作,則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結束而從事其它工作。唯從第五式擊丹田開始,練完后要:“決斷”或者“虎撲”并發一聲噫這就是雷聲。人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每天鍛煉,運氣就是要把身體修煉好,不然一旦元氣耗盡,就像一臺壞了的機器一樣無用了。所以,鍛煉身體就是一種無形的儲蓄,是儲蓄人的機能、生命;保持人的體能,處長人的壽命,以達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壽這樣一個目的。 渾圓功源于意拳氣功,意拳氣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師王鄉齋先生,少年時從師于形意拳大師郭云深先生,得其真傳。后以形意拳為基礎,博采眾長,創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門下習意拳。通過潛心修煉,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擊和養生治病方面有獨到之處。王安平先生對拳學悉心鉆研,參悟,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能使人集氣功,武功,特異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從一九七二年起都發意拳氣功命名在全國傳功授徒。 渾圓樁是意拳氣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羅萬象,與自然,社會,人生等萬物圓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渾圓”二字將意拳氣功改名為渾圓功。 中華渾圓功的特點:簡單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鍛煉整體;多種功能;治病范圍廣范,醫療效果顯著。 渾圓功修習者是多煉多受益,少煉少受益。其修習效果就與習練者的練習時間長短有關,不象其它騙人功法說的,你沒有效果是因為你心不誠或悟性不夠。
這樣練氣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后,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腭。當身體轉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腭。但晃動時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腭。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后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腭吸氣。然后左腳后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后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3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36下。 8.噴丹田 兩腳立正,并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后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后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3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氣鼓蕩,能達到內壯的目的,只有內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 四、丹田功的效應 練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會覺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熱氣感,或者形成一個“氣”上感,這就是內氣聚集、儲蘊的表現。通過進一步的鍛煉,這個“丹田”之氣就會循經絡系統運行全身,你會感到一條熱氣流下伸至會陰穴,往后向上升經督脈經絡的尾閻、夾脊、玉枕、百會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脈經絡經“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現任督經氣循環的感覺。再進一步鍛煉,可出現內氣沿周身十二條經絡及奇經八脈路線循環感覺。練功到此,人就會感到周身經絡氣血通暢,精力充沛。功到高級的上乘功夫時,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視,不用耳朵而能聽,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聲而能聽。這樣,你還愁動戰不能勝嗎? 心意拳內功功法問題 1.問:為什么心意拳內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陽之氣的功法。人在母體中時是靠肚臍從母體中吸取營養而維持生命。離開母體以后,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先天靈性漸漸抿滅,先天的真精元陽之氣也會逐漸減少,一直到風燭殘年時,人就如耗盡油的燈一樣滅(死)了。所以,加強丹田功的鍛煉,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樣,疏通經脈,特別是練通周天后前任督氣通以后,真陽氣通,勁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緩衰老,還能練成上乘武功。 2。問: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內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氣功、坐功、臥功、站功、內功四經、貫根八法等。但我們這一派則專練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氣,扶持真陽;當煉到氣滿全身,全身鼓蕩,上下丹田氣充時,則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時,即可達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譜上說:“精養靈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成千日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說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氣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問;煉丹田功先從哪里入手? 答:首先認清三大奇經。按中華醫學學說人身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為什么要認識三大經,哪三大經呢 (1)督脈。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尾聞骨端,長強穴后的會圖部,上循脊柱至腦后凹陷中的風府穴,進入腦內,再上巔頂,沿額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總督的意思,“督乃陽脈之海”。“督脈督一身之陽”。一身之陽脈皆會于督脈。 (2)任脈。任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會陰部,上出毛際的深部,沿腹內上過關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頦下,走面部深入眼內。在人的前面。任有擔任的意思,“任脈為陰脈之海”,“任脈任一身之陰”。全身陰經皆會于任脈。此兩脈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陰一陽。此兩脈通則形 成一周天通。 (3)帶脈。帶脈也是奇經八脈之一,起于脅下,環繞身軀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帶一樣把人束住。認識這三大脈以后,能打通任督脈,即小周天通。我們練心意拳丹田功即先從我介紹的功法(參看(武魂)199;年第一期)從一往后逐一演練。因為雖然此功不出偏,但為能適應東西南北中的五種人的環境、氣候、人體等不同,所以還是按我介紹的步驟練。 4.問:每次練習一式還是九式一次練完 答:按我多年鍛煉的經驗,每次首先練抱丹田,其次再練晃丹田,時間,次數不限。練多練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則不出功。有的時間寬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時間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這要視自己時間自己掌握。 5.問: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樣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與天(大自然)進行有益的交流活動。人每天迫于生計匆匆忙忙,思想緊張,肢體疲乏,這就是平常所說會產生一種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緊張之余去到河邊、湖沿,或山林樹叢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體筋骨,吸進—些新鮮空氣,做“吐故納新”,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時間是以思想達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暢,不再緊張,不再焦慮即好。此動作不要收式。經過思想凈化,肢體放松,此動作就是一無復始的開始,再練其它幾式,即可練功出效。 6.問:轉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答:男女有別。男性是以丹田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轉,是順時針方向轉。轉36下。女性相反(因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應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時針方向,但只轉32下。 7.問:晃丹田怎樣轉法 答:其實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則,我想練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紹“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以腰部帶動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動。這種晃動應是以意領氣,以氣引導帶動身體晃,腰部帶有螺旋力的意境。這種晃動主要是鍛煉入的帶脈。 8。問:操舟田怎么揉?輕重怎樣掌握? 答:兩手虎口張開形成一個自然圓,兩掌對稱地放·在丹田兩旁,此時丹田穴正好在兩虎口的圓中;兩掌要貼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輕輕地貼身。做圓形轉動時動作也要輕柔,自左向右,路線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順時針方向,但兩掌虎口圓不能轉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問:擊丹田的輕重怎樣掌握? 答:心意拳內功功法從第五式開始一般是內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練的。兩臂往后如鳥展翅,要盡力后展,兩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盡量往后翻。兩掌回落時要攥拳擊丹田時一船是功力小時用力輕一些,功深時可用力大一些。這要視每人的體質和內功功力而掌握。 10.問:折丹田應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內功也是技擊動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時應多練。多練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擊上,前撲時兩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開向前,左掌從右掌上穿前,右掌經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撲到左膝前處。右式也同前,唯動作相反。 11.問: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還是盤坐式,均兩手相合,但凳坐式兩手向前搓時像搓繩一樣,但此勢是手脛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盤坐式也同; 12。問:噴丹田應怎樣做 答:噴丹田也是技擊動作之一。兩手在胸前交叉時吸氣,一齊向前猛然推出時呼氣。向前推擊時兩掌分開均五指乍開,掌心向前,兩大拇指相距約半尺到八寸。此式因為也是擊人動作,所以,兩掌出掌要看對方的身型而定。 13.問:提舟田左右手高舉,兩足尖掂起怎樣呼吸? 答:此勢不管左右手哪手舉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無柄,恨地無環之勁意。即手往上高舉時,就像地上有個環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來一樣;手往下就像天有個柄被我抓住打墜勁能把天拽下來一樣。手高舉時吸氣,打墜落時呼氣。這個動作,一般練心意拳的人要多練,多練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錘擊天,練的是抖絕力,錘從天上掉下來,又要接住,就要有順勢墜落勁。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樣收式? 答:關于內功功法的幾個動作,如果光做前四個動作,則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結束而從事其它工作。唯從第五式擊丹田開始,練完后要:“決斷”或者“虎撲”并發一聲噫這就是雷聲。人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每天鍛煉,運氣就是要把身體修煉好,不然一旦元氣耗盡,就像一臺壞了的機器一樣無用了。所以,鍛煉身體就是一種無形的儲蓄,是儲蓄人的機能、生命;保持人的體能,處長人的壽命,以達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壽這樣一個目的。 渾圓功源于意拳氣功,意拳氣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師王鄉齋先生,少年時從師于形意拳大師郭云深先生,得其真傳。后以形意拳為基礎,博采眾長,創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門下習意拳。通過潛心修煉,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擊和養生治病方面有獨到之處。王安平先生對拳學悉心鉆研,參悟,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能使人集氣功,武功,特異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從一九七二年起都發意拳氣功命名在全國傳功授徒。 渾圓樁是意拳氣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羅萬象,與自然,社會,人生等萬物圓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渾圓”二字將意拳氣功改名為渾圓功。 中華渾圓功的特點:簡單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鍛煉整體;多種功能;治病范圍廣范,醫療效果顯著。 渾圓功修習者是多煉多受益,少煉少受益。其修習效果就與習練者的練習時間長短有關,不象其它騙人功法說的,你沒有效果是因為你心不誠或悟性不夠
文章TAG:氣功修煉氣功氣功修煉修煉

最近更新

  • 大國工匠人物,誰知道大國工匠哪位人物姓王大家能不能幫助我知道答案的給我可

    誰知道大國工匠哪位人物姓王大家能不能幫助我知道答案的給我可2,大國工匠播出的第二人是誰3,像史鐵生一樣好好活的人物事跡4,阿巴貢的人物形象1,誰知道大國工匠哪位人物姓王大家能不能幫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6

  • 蘇州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蘇州科技大學是二本一嗎

    蘇州科技大學是二本一嗎2,蘇州科技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美術專業是幾本1,蘇州科技大學是二本一嗎總得來說,蘇州科技大學是個本二院校。但是不能這么說,就算是蘇州大學,它也是本一本二本三都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6

  • 讀書諺語,關于讀書的諺語有哪些

    關于讀書的諺語有哪些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2,讀書的諺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3,關于讀書的諺語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早知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6

  • 靜電是怎樣產生的,靜電是怎么產生的

    靜電是怎么產生的人體為什么會產生靜電靜電是由原子外層的電子受到各種外力的影響發生轉移,分別形成正負離子造成的。任何兩種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后都會發生電荷的轉移和積累,形成靜電。人身上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6

  • 吃書的狐貍讀后感,吃書的狐貍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吃書的狐貍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書不是用來吃的!2,讀吃書的狐貍有感曾有一只狐貍有一個特別的愛好,訪問演出是讀完一本書后還要撒上鹽和胡椒面,將那本書吃下去,你一定不會相信我,就讓我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6

  • 趙州橋的傳說,有關趙州橋的故事或傳說350字左右

    有關趙州橋的故事或傳說350字左右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5

  • 芹菜的作用與功效,芹菜的功效

    芹菜的功效降血壓減肥有意健康2,吃芹菜對身體有哪些好處當然有好處。首先芹菜屬于綠色莖類植物,它能為我們提供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其次芹菜的粗纖維結構,可以促進腸蠕動,預防腸炎和便秘。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5

  • 日漫排行,日本動漫排名

    日本動漫排名2,日本漫畫排行1,日本動漫排名火影海賊死神海賊、火影、死神2,日本漫畫排行NO。01死神BLACHNO。02火影忍者NO。03海賊王NO。04光速蒙面俠21NO。05 ......

    綦江區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清水县| 河曲县| 广饶县| 白银市| 广宗县| 资源县| 吉隆县| 永年县| 红原县| 米林县| 宜君县| 内乡县| 沽源县| 石首市| 霍邱县| 水城县| 庐江县| 黔西县| 万荣县| 天长市| 锦屏县| 抚顺县| 蓬莱市| 鹤庆县| 景宁| 苏州市| 青岛市| 田林县| 嘉禾县| 文山县| 精河县| 白山市| 陵川县| 虎林市| 五寨县| 德昌县| 赣榆县| 兴业县| 兴山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