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的人文歷史也很悠久,據說“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發生在千島湖的蜜山島。千島湖現已發現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等多處,五龍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小塘塢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遺址,水碓的春秋戰國至晉的文化遺址;還有蜜山島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廟建筑,以及葉公墓、鄭允中墓等古墓葬。
門票:旺季150元,淡季120元,豪華游船45元/人,普通游船30元/人。
四、紹興柯巖、五泄
柯巖石景以云骨最為奇絕,堪與吼山相媲美。只見云骨頂端古柏蒼翠,老枝橫斜,游人到此,莫不嘆為奇觀。距云骨約百余步,有石佛一尊,是利用一塊高約10余丈的巖石雕鑿而成的。石佛端坐在石壁之中,佛像高達4丈,法相慈祥,雕琢精美,對研究古代雕刻藝術,頗有價值。近年來,柯巖開發了蓮花聽音、七星巖、三聚同源、越女春曉、鏡水飛瀑、越中名士苑等新景點,一個個風格各異,妙趣橫生,成為紹興旅游的新寵。
門票:柯巖+鑒湖 85元;柯巖+鑒湖+魯鎮 100元
小貼士:石佛、云骨不可不看,蓮花廣場不可不喊。蠶花洞清涼濕潤,可作歇腳之地。景區內有茶座,頗有古風。有土方的豆腐干,風味甚佳。草坪多而大樹少,注意防曬。
在諸暨市西30公里群山之中。所謂“泄”,就是瀑布之意。瀑從五泄山巔的崇崖峻壁間飛流而下,折為五級,總稱“五泄溪”。五泄景區主要由五泄湖、桃源、東源和西源峽谷等四個景區組成。溪兩岸異峰怪石,爭奇競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飛瀑之勝。
門票:80元
五、牯牛降、秋浦河
牯牛降坐落在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距石臺縣城里22公里,核心區面積逾10萬畝。牯牛降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登臨極頂,南望群山連綿,黃山諸峰盡收眼底,北眺長江如練,蜿蜒西去,美不勝收。景區內修建了游覽步道、竹木別墅、紅茶坊、徽州藝館、水上娛樂中心、親水平臺、停車場、登山棧道、晃橋、拓展營地等設施。
詩仙李白于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749-761)間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優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詩云:“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歷史名人騷客紛紛踏蹤而來,尋幽訪勝,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詩文佳作,因而美麗的秋浦河被譽為“流淌著詩的河”。發源于李吳山(古屬秋浦縣,今歸安徽省石臺縣珂田鄉),至貴池杏花村杜塢入長江,全長180公里,從南向北穿鎮而過。沿岸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有古石城遺址、昭明釣臺、仰天堂等名勝古跡,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秋浦仙境”主要組成部分。
六、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座落海上的佛教勝地,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佛教文化融匯一起,成了名揚中外的“海天佛國”。 普陀山不僅遍地佛蹤,還擁有作為海濱城市的最大特色:沙灘和海鮮。島上擁有千步沙和百步沙兩片沙灘。沙灘邊旅館和海鮮酒家云集,佛國海濱的感受十分獨特。
七、雁蕩山
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由于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巖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型地貌博物館。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溫州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北雁蕩山。
北雁蕩山東西25公里,南北18公里,分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峰、靈巖、大龍湫瀑布最為有名,并稱為“雁蕩三絕”,人稱“二靈一龍”。以奇峰、瀑布著稱雁蕩風光,“日景耐看、夜景消魂”。靈峰夜景是雁蕩山的精靈之所在,靈巖飛渡聞名遐邇,另有雁湖崗、龍湫背之雄偉;云洞棧道之險;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同時,登上百崗尖,俯瞰百座山岡于腳下,領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高曠,欣賞海濱、樂清灣“海到盡頭天作岸”的平曠景觀,也都是雁蕩美的無盡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