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而及之,今天的我們,雖然已經步入了社會,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只要我們確定了最后的目標,應該盡可能地去嘗試,去反復不斷地,一點點的接近自己的目標,不斷的去做,不斷地修正,直到最后完成計劃,達到目標。
5. 家庭教育演講錄心得
這件事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看。對老師,該怎么辦?對孩子,該怎么辦?
首先,如何看待老師的做法?如何讓老師意識到以后不該這么干?老師這樣通過打手心體罰孩子,無疑是不對的!但是請家長先冷靜一下想想,老師的初衷是什么?老師這樣做的前提是什么?是因為跟你家是仇家要害這個孩子嗎?還是因為恨鐵不成鋼,無奈之下用了不合適的方法,希望這個孩子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如果老師不是咱們的仇家,不是鐵了心要害這個孩子,那么請稍安勿躁,先肯定老師的動機是善良的。
但是,善良的動機,不代表老師的行為是正確的,也不代表因為老師善良的動機就無限制無原則地容忍老師錯誤的行為。這時候起作用的,就是家長的溝通能力和溝通方式。家長可以理直氣壯地找校長、找教育局等上級領導和主管單位告狀,出口惡氣,但是后果呢?未必是家長心中所愿,反而容易讓孩子被學校老師貼上“家長很難搞,敬而遠之”的標簽,被冷淡化和邊緣化,這當然是家長最不希望看到的下策。當然也可以迅速給孩子轉校換老師,但這一點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操作起來并不是那么簡單和容易的。
那么相對更具可操作性的上策是什么呢?是私下找老師面談!面談的過程中,首先要對老師表示感謝,感恩老師對孩子這么負責任。然后對老師就孩子具體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匯報,家長一直對孩子有什么期望,是怎么引導孩子的,家長為了孩子適應學校學習做了哪些努力,采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等等。通過這樣的溝通,讓老師了解到這個學生在家里表現出來的優秀的另一面,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新的或者深刻的認識,明白到這是一個愿意配合學校和理解老師的好家長。注意,感恩和匯報,這兩點,是后面進一步談話的基礎。
然后,要藝術巧妙地把話題牽引到孩子最近回家的心理變化上,比如說孩子會邊寫作業邊哭,或者放學回家抱著奶奶大哭等,這個表述因人因情況而定。目的就是讓老師知道:作為家長,你已經知道了孩子被打這件事,并且很重視;作為孩子,他已經受到了驚嚇,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學習自信等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挨打已經給他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估計這時候老師的心里和面子多少都會多少有點掛不住(這也是我強調最好私下面談的原因),家長要適時地安慰老師說,你很理解老師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不爭氣也讓老師著急傷心,你已經在孩子面前跟孩子解釋了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目的是為了他反思和進步。你已經告訴孩子老師很愛他很喜歡他,希望他進步,所以你希望......請再次注意,這時候,就應該是家長適時提出具體的建議的時候了。
要記住,你去找老師,不是為了興師問罪,是為了解決孩子以后不繼續被打的問題的。孩子學習困難這個客觀現實,才是事情發生的根本原因,學習上沒有問題也不會挨打。所以在對老師挑明真相后,你要做的就是理解寬宏的同時,提出具體的解決意見。比如你會怎么幫助孩子,你輔導孩子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請問老師該怎么處理和解決?比如孩子如果還不合格,你希望老師怎么做?你會用什么方式和老師保持溝通和配合?這時候要把談話的重心,從巧妙地指出老師的行為的不妥當,轉移到對以后的建設性提議上。這其實也是老師真正關心的和需要的。
這個和老師溝通過程的分寸拿捏,也要因人而異。有的老師是爽快直接,一點就明,這樣的老師比較好溝通;也有的老師比較倨傲自我,不把家長放在眼里。對后者這樣的老師就不能一味謙卑禮讓,必要的時候可以技巧性暗示性地說兩句關鍵的話,讓對方意識到到其實你也有其他對付她更有效的方法,只不過你不愿意那樣做,你更在乎孩子有一個身心健康的求學生涯,更愿意直接和老師溝通互動。
通過這樣的面談溝通,老師一般都會認識到這個孩子的家長對教育很重視,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多少都有幾分顧慮,下手就不會那么隨便了。家長也不要從此和老師失去聯絡,而是要因此和老師保持更密切的聯系,把平時家庭教育中的心得和孩子的進步及時定期向老師匯報,把困惑提出來誠懇地向老師請教,美化老師的職業操守,對老師表示贊美和感恩,正面地給老師輸入正能量。就算家長再忙,哪怕給老師發幾條短信的時間,我想也還是有的,目的就是讓老師常常感受到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和積極的心態,感受到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愿意主動地進行配合。這是任何一個老師都很樂于遇到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