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鼓勵孩子說――做孩子的崇拜者
孩子成長的過程更是學習的過程,事情難免做不好,甚至做錯,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指責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讓孩子敢說敢做。xx老師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我認為我的孩子上課愛插嘴,但在xx老師的眼里認為是積極發言;我認為我的孩子好動鬧騰,xx老師認為是活潑陽光。也正因為是xx老師的鼓勵,孩子才敢說敢表達,上課發言較積極。
孩子成長的過程犯錯誤走彎路是正常的,我們不該指責孩子不該怎么做,而是教孩子怎么做。例如:孩子因為數學題做不出來而煩躁,我們不應該責罵他“蠢、笨”,而是應該引導他怎么去思考;孩子在獲得成功取得成績時,更應該鼓勵做他的崇拜者,他才會更有信心更敢于表現自己。
總之,家長應該努力培養孩子的表達欲,讓孩子說出來,如果哪一天孩子不愿意與我們交流,跟我們父母無話更說,要么是孩子長大的一天,要么是我們管不住孩子的一天。
3.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演講
今天,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礎性的,目前,廣大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家長參與教育的意識和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自覺性、積極性大大提高,家長對子女教育的責任心、使命感顯著增強。但是家教的觀念、方法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提高家教水平,最主要的是轉變家庭教育的觀念。廣大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親子觀。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家長的思想境界、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待人接物、舉止談吐,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即便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絕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嚴肅的社會問題,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以至整個民族的素質,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責任感。
?
下面我就扼要地講一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家,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環境,而是指家風好。心理學家講: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便學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
?
家庭環境從一孩子出生就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發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環境使孩子能保證健康成長。有缺陷的家庭環境出有缺陷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表現有:任性、易發脾氣、激動、挑吃挑穿、不愛惜東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關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為中心,自卑、等等。以上如近年全市學生出走的原因及在校品德表現落后學生的調查分析都反映出的一個很大的因素就在于家庭環境。常有新聞報道孩子集體出走,出走的原因就是父母不和常吵架,忽視子女的身心發展,學生感到家庭溫暖少,學習成績差,屢次失敗,學習信心受到嚴重削弱。良好的家庭環境如何建立呢?我看不外乎以下三條。
?
1、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包括文化、思想、心理素質,這就是所謂“言傳身教”的作用。
?
2、要不斷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創造優美的文化環境。并不是豪華的擺設,而是整潔、樸素。營造教育氣氛,營造家庭讀書學習氣氛。父母要以身作則,喜讀書看報,追求新知識,努力工作。用這種勤學精神影響孩子。而不是沉迷于玩麻將。如:平時可通過一起看書報,看電視節目與孩子講心得體會,或看法,解答孩子的問題,引導解決問題,訓練說話能力?!霸绞锹斆鞯暮⒆?,越好奇,想象力越豐富”。
?
3、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注意家庭用語。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語言文明的,當然子女也文明,但有些父母說話滿口粗口,或是搬弄是非,攻擊他人,子女也會這樣。父母對事的態度,認為什么事應該做,什么事不應該做,為子女做好榜樣。子女在兒童期,品德的形成是處在被動接受階段,父母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模仿什么。
4.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50分鐘演講比賽
家庭教育是我們一個人的根本教育,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的養成,首先就是來自于自己的家庭,俞洪敏先生在演講中說過,人的一生分為四大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基礎教育,都說家庭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