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是歷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唐代有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等;宋代的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的文徵明、張虹、唐寅;清代沈德潛、王萬等人曾多次來此游覽,并寫下了優美的詩篇,寺廟依山而建,面向東北,順德西山廟原名關帝廟,西山歷史悠久,景點眾多,蘇州虎丘屬于姑蘇區,建于順德西山(鳳山)腳下,故俗稱西山寺,虎丘位于蘇州的西北郊,距市中心五公里,是蘇州西山的殘存礦脈,由于周圍地形與西山分離而成為獨立的山丘。
西山歷史悠久,景點眾多。一萬年前的舊石器和古生物化石在三山島出土,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到了舊石器時代。相傳于霞來此治水,“三江入,地震終定”。吳王夫差和侍在此賞月避暑。吳越出征,留下烽火臺、軍艦碼頭等古跡。秦末漢初,“上善四貴”深居簡出。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有三廟十八廟。南宋遺民在這里修建房屋和園林,留下了100多座古建筑。西山是歷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唐代有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等;宋代的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的文徵明、張虹、唐寅;清代沈德潛、王萬等人曾多次來此游覽,并寫下了優美的詩篇。西山古樹眾多,1200-1500的柏樹3棵,1000以上的樟樹2棵,500-800的樟樹12棵,800以上的羅漢松1棵,600以上的紫藤1棵,500以上的桂花樹2棵,400-。
2、 蘇州虎丘 西山廟的由來和歷史1,原點。順德西山廟原名關帝廟,建于順德西山(鳳山)腳下,故俗稱西山寺。2.歷史,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后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寺廟依山而建,面向東北,主體建筑沿縱軸布置為山門、前廳、正殿,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大門寬五間,脊頂飾石灣陶塑雙面群畫,均為《三國演義》故事題材,人物古樸生動,蘇州虎丘屬于姑蘇區。虎丘位于蘇州的西北郊,距市中心五公里,是蘇州 西山的殘存礦脈,由于周圍地形與西山分離而成為獨立的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