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主城區地圖怎么劃分
重慶是東南方的。
南方包括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常特指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行政區劃概念中的南方,包括西南、東南、中南與港澳臺地區,即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與臺灣。
2. 重慶主城區地圖 行政區劃
根據《城市規劃法》的有關規定,確定重慶特大城市的范圍為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的全部行政區域。重慶特大城市即為都市發達經濟圈,簡稱“都市圈”。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并結合行政區劃,確定重慶特大城市的城市規劃區的范圍為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的全部行政區域;渝北區的人和街道、龍溪街道、大竹林鎮、鴛鴦鎮、禮嘉鎮、回興街道、雙鳳橋街道、雙龍湖街道、沙坪鎮、石坪鎮、悅來鎮;巴南區的李家沱街道、花溪鎮、南泉鎮、魚洞街道、一品鎮、界石鎮、惠民鎮、南彭鎮;北碚區的天生街道、朝陽街道、龍鳳橋鎮、北溫泉鎮、歇馬鎮、施家梁鎮、蔡家崗鎮、童家溪鎮、東陽鎮。
3. 重慶市主城區有幾個區地圖
重慶市作為一個大都市,有主城九區。各個區都有共享汽車的服務點位。來到重慶,如果想找到共享汽車服務點位,可以查詢百度地圖或騰訊地圖,微信地圖也有標記。實在是沒有手機,也可以買重慶市城區紙質版地圖,上面也要標注。
實在是地圖錢也不想花費,也可以詢問當地的市民,重慶人民都非常好客,會為你指明道路。當然,首先你會說話,然后還會說中國話,再然后你問的是重慶當地人。
4. 重慶主城區地理圖
重慶主城由九大區組成,分別為:
渝中區、沙坪壩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渝北區、巴南區、北碚區。
重慶主城區內有五大商圈,分別為:
解放碑步行街(渝中區)、南坪步行街(南岸區)、觀音橋步行街(江北區)、沙坪壩三峽廣場(沙坪壩區)、楊家坪步行街(九龍坡區)。
以上這五個步行街商圈都比較繁華,商業和人氣也比較旺(每個步行街的地下面都有大型的地下商場),交通也很方便。所以相對來說這五大商圈所在的區也就比較繁華,這其中又以渝中區和江北區更為繁華。
渝中區:
地理位置 地處重慶市中部偏東,長江、嘉陵江匯流處,東、南、北三面環水,西面通陸,與沙坪壩區和九龍坡區接壤,呈兩江環抱的半島狀。境內地形狹長,西高東低。最高處鵝嶺,海拔379米;最低處朝天門沙嘴,海拔160米,是中國著名的"山城";因瀕臨兩江,又是秀美的"江城",城市臨水而筑,依山而建,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故有山水城市之美譽。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類型,云霧較多,降水豐富,空氣潮濕,風力微弱,全區總面積22.5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8.1平方公里。
歷史概況 渝中區是重慶市的母城,歷史悠久。從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以來,歷為郡、州、府、縣治所,并曾為巴國國都、大廈國都。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盟軍總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等均駐境內。重慶解放后,市黨、政、軍領導機關一直駐在區內。1950年6月建立第一區,1955年11月改稱市中區,1995年3月更名為渝中區。
行政區劃 渝中區人民政府下轄解放碑、朝天門、望龍門、南紀門、較場口、七星崗、兩路口、菜園壩、王家坡、大溪溝、上清寺、大坪、化龍橋等13個街道辦事處,308個居民委員會,1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1996年末居民總戶數為190,614戶,常住人口為575,803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91,537人,女性人口284,266人,農業人口3239人。全區共有漢、回、藏、滿、蒙、苗等35個民族,其中多為漢族。1996年全年出生人口3087人,出生率為5.36‰;死亡人員4366人,死亡率7.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22‰。
商業貿易 渝中區是重慶市的商貿中心,在全區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比重已達70%以上。1996年區域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銷售總額168億元,區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6億元,增長18.4%。解放碑地區是重慶最繁華的商業區和購物中心,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重慶百貨大樓、大部會廣場、新世紀百貨、友誼華僑市場、商業大廈、群鷹購物廣場等各類商業企業近千家,在建的還有香港九龍倉集團投巨資修建的大型商業設施等。渝中區還是重慶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有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菜園壩市場、生產資料市場、中藥材市場、皮革市場等第一批已形成規模的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僅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1996年就實現交易額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