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秦嶺山脈:該山脈分布于靈寶市境內,是西岳華山的東延部分。東西走向,東至宏農澗河之谷緣,長約30km,山體雄偉高峻,海拔多在2000m左右。山脈西段的老鴉岔海拔2413.8m,為本省最高峰,由花崗巖組成。小秦嶺北側受華山北麓大斷裂切割,山高坡陡,山勢挺拔,南坡較北坡稍緩。兩側的河谷或溝谷下切作用強烈,形成許多谷坡很陡的V型谷,跌水和瀑布眾多。
(3)崤山山脈:分布在宏農澗河與洛河之間,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山脈主脊地帶屬褶皺斷塊構造類型的中山,海拔在1500m左右,主要高峰冠云山海拔1866m,千山海拔1902.6m,總的山勢是西南高,向東北逐漸降低。發源于山地的河流在山脈兩側分流,向西北面的流入宏農澗河,向東面的流入洛河。河流的中下游下切作用強烈,形成許多深窄的V型谷或峽谷。
(4)熊耳山和嵩山山脈:熊耳山脈分布在伊河和洛河之間,自西南向東北延伸,西南段山體寬闊,山勢陡峻,海拔多在1500m以上,主要山峰全寶山海拔2094.2m,華山海拔1931.8m。東北段一般以低山類型為主,分布有較寬廣的丘陵。嵩山山脈分布于洛陽龍門以東,東西走向,其主峰在登封市區北面,是我國著名的中岳嵩山,海拔1440m,其南的少室山(玉寨山)高達1500余m,山脈北坡陡峻,南坡較緩,為褶皺斷塊中山類型。
(5)外方山山脈:分布于伊河以東,北汝河以南,西南—東北走向,西南部與伏牛山相接,構成為黃河、淮河和長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山勢雄偉,屬中山類型。海拔高度約1500m左右,主峰海拔1700m以上,東北部為低山丘陵。
(6)伏牛山脈:這是秦嶺東延到本省的一條重要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200余km,山勢異常高峻挺拔,山脈西段群峰聳立,十分壯觀。主要高峰有玉皇尖(海拔2057m)、龍池山曼(海拔2129m)、石人山(海拔2153.1m)、老君山(海拔2192.1m)、玉皇頂(海拔2211.6m)等。東段的山勢逐漸降低而分散,變為低山丘陵。伏牛山脈向東延伸到方城縣東北處,突然中斷,形成我國地形上著名的“方城缺口”,此缺口長約30km,寬約8~15km,是一條自西南向東北伸展的山間堆積平原。位于南陽盆地東北角的方城缺口是該盆地和豫東平原間的天然通道,也是溝通華北平原和江漢平原的歷史上著名的“南襄隘道”的一部分。伏牛山脈兩側的河流或溝谷,下切強烈,形成一些又窄又深的峽谷或嶂谷,并有許多跌水和瀑布。在山地中,還分布有一些山間盆地或山間谷地。
(7)桐柏—大別山脈:桐柏山和大別山脈分布在本省南部邊境地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桐柏山脈主要由低山和丘陵組成,海拔高度約400~800m,只有個別山峰超過1000m,如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m。低山丘陵間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寬闊的山間谷地,其中以桐柏—吳城盆地為最大。大別山位于京廣鐵路以東的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帶,近東西延伸。西段主脊高度不大,多在800~1000m之間,著名的避署勝地雞公山就在其間,東段主脊狹窄高峻,有一系列超1000m的陡峭山峰,如黃毛尖(海拔1011m)、黃柏山(海拔1257m)、九峰山(海拔1353m)和金剛臺(海拔1584m)等。自山脈主脊向北地勢逐漸降低,由低山丘陵過渡為山前沖積傾斜平原。
2、平原 本省平原可分為豫東平原和南陽盆地兩大部分。
5. 河南地圖全圖可放大圖片
黃河由山西陜西和河南三省交界處東偏北進入河南三門峽(靈寶市、陜縣、澠池縣)境內,也是河南和山西的分界線;流入濟源市有小浪底水庫,進入焦作(孟州市、溫縣、武涉縣),進向東入新鄉(原陽封丘),最后沿著新鄉(長恒)和濮陽(臺山)與山東菏澤界限向東北方向進入山東境內。
6. 河南地圖全圖可放大 電子版
如果有人問河南名字是咋來的,立即會有人說,因為它位于黃河以南。但是,略懂歷史知識的人就會知道,河南橫跨黃河兩岸,為啥偏偏起名叫做河南呢?
(大象)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河南有多個名字。
商朝、周朝分別選擇河南境內的商丘、洛陽作為首都,不過河南全境還沒有名字出現。秦朝時候,在河南境內設置三川郡、碭郡,這樣河南境內就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幾個行政機構。
漢朝時期,在河南設豫州刺史部,轄河南郡、潁川郡、汝南郡等郡及梁國等封國。為啥叫做豫州呢?我們看“豫”字的來歷,左側就如一個人在牽著韁繩,后面則是一個象。所以說,豫這個字,就是人牽著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