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讓龐統和關羽守荊州,荊州至于怎樣。如果諸葛亮入川龐統守荊州會怎么樣,諸葛亮入川時,如果把鎮守荊州之人由關羽改為趙云會怎么樣,如果劉備帶諸葛亮去取西川,龐統守荊州,情況會很糟糕,可以諸葛亮之所以最后將駐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也心有無奈,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后面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局,關羽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劉備其次,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責任”人。
1、如果龐統法正皆在,劉備派龐統和關羽一起守荊州,其結果會如何?
龐統,號鳳雛,善于計謀;徐庶曾對劉備言:臥龍,鳳雛其一,可安天下。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可見其輔助帝王之才,諸葛亮對其評價為: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司馬徽之評價: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劉備帶龐統如川,龐統獻上中下三策,劉備選中策;中策是讓假意引兵回荊州,誘楊懷,高沛輕騎來見,擒殺之。劉備以計行事,斬殺楊懷,高沛;率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到涪城,
劉備又調諸葛亮,張飛,趙云如川參戰,攻克白帝,江州等地;而后劉備兵圍雒城,龐統率軍功城,被箭射中而亡。劉備聞之,十分悲痛,假如讓龐統和關羽守荊州,荊州至于怎樣?關羽自持神勇無敵,高傲俯視東吳,有龐統在身邊,關羽也不可能看得他。關羽即使出戰攻擊曹操,龐統也攔不住;而守荊州只有龐統了,以他的智謀,絕不會看不出荊州之危機,那么對于東吳來說,龐統必定防守在暗,結交東吳示好在明,
就算東吳來偷襲,龐統必有對策。其一,阻止關羽冒進,以守荊州為重,憑龐統戰略分析,如荊州失去,對劉備來說后援盡失,以后北進無支點,其二,現在功取一城一地,根本來說不能轉變格局,曹魏最強,不易硬對;東吳近鄰,不可不防。守住荊州,進可攻,退了守,假如關羽不聽,龐統向劉備進言,言明厲害,諸葛亮也能贊同。關羽縱有擴疆之心,但劉備如果嚴令只守不戰,荊州東吳即使來攻,也得考慮考慮了,
2、如果換諸葛亮陪劉備入川,龐統同關羽守荊州,那蜀國結局會怎樣?
龐統是孫權的人員,原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征益州之路死在巴丘。是龐統把周瑜尸體護送到柴桑的,劉備在周瑜死后成為征益州的總指揮時,龐統是代表魯肅到了劉備那里的。那時劉備只有劉琦的的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南郡南部是孫權,夏口也是孫權的,孫權為了奪取益州要魯肅聯合劉備繼續奪益州計劃。奪取益州給劉備,換來劉備的荊州。
龐統因為是魯肅的信認人,孫權用取得益州,換到劉備的荊州,才到劉備的那里。劉備是因有前嫌,不重用他,不過以從事守來耒陽令,他還沒有干好被免官,后又是魯肅再次要執行孫權計劃,才又說服諸葛亮,極力推薦,才得與和劉備商淡征益州軍事決策,為軍師中郎將。龐統當時周瑜征益州的功曹時,周瑜同他一起策劃了讓孫權扣留劉備殺劉備奪荊州陰謀。
劉備當然特別厭惡龐統,劉備也想得益州。可是自己去奪益州,周瑜會執行奪荊州,就會被孫權奪他的荊州。孫權去奪益州,又要所提防的北面的曹操奪取他江東,更不能離開,也更不希望劉備和自己打起來。所以就讓劉備帶兵去奪益州自己出軍,出力,出糧,魯肅把這計劃,讓龐統執行,劉備率領東吳數萬兵馬進入益州。去奪益州,孫權還把南郡江陵做為抵押給了關羽。
龐統碚城失敗,被亂箭射死,劉備才動用張飛,趙云,諸葛亮等自己的力量,只留關羽在江陵的守衛。孫權派去的人周瑜,龐統都折戟沉沙,劉備才有機會的。龐統是孫權的人物,是劉備被周瑜擠壓公安時才參與劉備制定,對劉璋行動計劃的人,他也和周瑜參與對劉備迫害,是一個魯肅為了兩家利益,把他們極力放到一起合作的,龐統把死周瑜送回老家,能力得東吳人認可。
魯肅要取執行取益州換荊州,也讓龐統帶江東軍隨劉備到四川。魯肅在繼續執行周瑜計劃,龐統在執魯肅的計劃,而劉備在完成孫權的要取益州換荊州的計劃,,劉備被龐統在戰略上始終指導和壓制劉備,劉備只能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沞兵鋒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打到涪城,龐統對劉備勝利而喝醉后敢大罵,劉備也才大怒到反臉“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不當宜,速起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