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諸葛廬與“躬耕南陽”在表述時也不存在任何矛盾,不像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將隆中與“躬耕南陽”掛鉤時要扯出諸如“屬南陽鄧縣”、“不屬襄陽”、“郡望說”、“漢水如何如何”等等條件來圓這個說法,故隋唐文人在談及南陽諸葛亮時大都比較直白和簡潔。南陽在在省內的地方確實不錯,但是最尷尬的是高鐵站還沒有,普通的話坐火車特別慢,現在南陽在省里面地位很尷尬,雖然經濟發展快,但是高鐵還沒通。
1、南陽在河南排第幾?
南陽2016年的GDP在省內排名第三,南陽市著名的工業城市,歷史更是悠久,有“南都”、“帝鄉”之稱。南陽近幾年來發展速度很快,而且農業上發展也挺快的,農民們現在不僅種植小麥還有各種的有機蔬菜瓜果暢銷外地,南陽在在省內的地方確實不錯,但是最尷尬的是高鐵站還沒有,普通的話坐火車特別慢,現在南陽在省里面地位很尷尬,雖然經濟發展快,但是高鐵還沒通。
高鐵沒開通就意味著人流量并不能達到特別高,南陽是依靠自身的區位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工業,南陽的工業在省內都很有名,是著名的工業城市,南陽的地理位置還不錯,接近南方,能進行招商引資,可以重點發展自己的企業,南陽人口在省內是最多的,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勞動力待就業,可以重點發展一些企業創造崗位。南陽現在在省里面地位就很受重視,以后在省里面的地位越來越好,發展前途很大,
2、新中國開國以后,南陽在河南屬于什么地位?
南陽在建國後長期是河南省經濟人口面積第一大市,說沒有地位是不可想象的。南陽還曾是國主趙真人潛邸之地,太祖親自為南陽撰文揚名,連南陽區區一個下轄縣也能入相國法眼親自取名,這在全國恐怕也是不多見的,在偌大個中國,遷出北京的中科大最青睞南陽,南陽還是今上皇考祖籍地,還曾親自關懷給南陽送了一所大學仲景國醫大學。
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陽是指現在河南的南陽嗎?
當然了,從建安十三年(劉備三顧茅廬之后的第二年)曹操設襄陽郡以后,不僅漢水南岸的隆中不屬于南陽郡,連漢水北岸的樊城也不屬于南陽郡了,唐代更不用說了,除了白癡,誰還會把襄陽稱為南陽?就像我們今天說去南陽開會,襄陽人還能膩膩歪歪說這個南陽是隆中嗎?在隋唐時期,由于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南北割據的局面,南方文人不再將諸葛亮作為“光復中原”的楷模,北方民眾和官員出于對諸葛亮的尊重和崇拜,也逐步加強了對“躬耕于南陽”和南陽諸葛廬的認知和回歸。
由于唐代南陽與襄陽已不存在漢水為界的問題,宛縣已改名為南陽縣,今隆中地區屬于襄陽縣也不存在任何異議,所以,南陽諸葛廬與“躬耕南陽”在表述時也不存在任何矛盾,不像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將隆中與“躬耕南陽”掛鉤時要扯出諸如“屬南陽鄧縣”、“不屬襄陽”、“郡望說”、“漢水如何如何”等等條件來圓這個說法,故隋唐文人在談及南陽諸葛亮時大都比較直白和簡潔。
加上這一時期諸葛亮“躬耕南陽”和諸葛亮開始由歷史人物向藝術形象的過渡,所以出現了大量記述南陽諸葛亮的詩文和碑記,一改南北朝時期只有隆中“亮家說”,沒有南陽“躬耕說”的局面,丁保齋在所編《隆中志》收錄的胡曾的《隆中山》兩首問題很大了。其一:“亂世英雄百戰余,孔明方此樂耕鋤,蜀主不自垂三顧,安得先生出草廬。
”其二:“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獨垂釣,當時未入非熊兆,幾向斜陽嘆白頭。”(見《隆中志》第101頁)按《隆中志》的觀點,這兩首詩名《隆中山》,肯定是在隆中所作,是在詠吟隆中的孔明遺跡,但第一首詩我們在前文已經引用過,是收入《臥龍崗志》的同為胡曾的詩,南陽所收該詩的名稱為《詠史詩?南陽》。這就針尖對麥芒了,同一首詩,同一個人,兩個名稱,兩個地點,
肯定是一個真,一個假,孰是孰非?其實,這個問題一點兒也不難解決,查查這首詩的來源《全唐詩》一切就都清楚了。《全唐詩》卷六百七十四第二十八首為《詠史詩?南陽》,第三十首為《詠史詩?渭濱》,正是《隆中志》所收入的兩首胡曾的詩,但名稱不是“隆中山”,而是“南陽”和“渭濱”,顯然,《隆中志》在胡曾詩的收錄上,采用了“移花接木”、“指鹿為馬”的錯誤手法,誤導了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