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市幾個鎮
1.酉陽縣:5168平方千米
2.奉節縣:4098平方千米
3.巫溪縣:4015平方千米
4.開州區:3964平方千米
5.彭水縣:3897平方千米
6.云陽縣:3636平方千米
7.萬州區:3453平方千米
8.城口縣:3289平方千米
9.江津區:3216平方千米
10.石柱縣:3014平方千米
11.巫山縣:2955平方千米
12.涪陵區:2941平方千米
13.豐都縣:2895平方千米
14.武隆區:2892平方千米
15.綦江區:2747平方千米
16.南川區:2589平方千米
17.秀山縣:2453平方千米
18.黔江區:2390平方千米
19.合川區:2343平方千米
20.忠縣:2187平方千米
21.梁平區:1888平方千米
22.巴南區:1823平方千米
23.潼南區:1585平方千米
24.永川區:1579平方千米
25.墊江縣:1517平方千米
26.渝北區:1457平方千米
27.大足區:1434平方千米
28.長壽區:1421平方千米
29.銅梁區:1341平方千米
30.榮昌區:1077平方千米
31.璧山區:915平方千米
32.北碚區:715平方千米
33.九龍坡區:413平方千米
34.沙坪壩區:396平方千米
35.南岸區:262平方千米
36.江北區:221平方千米
37.大渡口區:103平方千米
38.渝中區:23平方千米
2. 重慶市幾個鎮詳情
重慶全市總面積82370平方公里,轄26個市轄區、8個縣、4個自治縣,合計38個縣級區劃。226個街道、629個鎮、161個鄉、14個民族鄉,合計1030個鄉級區劃。
1、重慶,簡稱“渝”。為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8年,重慶常住人口3101.79萬,地區生產總值20363.19億元;有中國火鍋之都、中國會展名城、世界溫泉之都之稱。
2、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余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筑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3、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國內規模最大河鐵公水聯運港區。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占76%;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91千米。
4、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7所,還有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項目。
3. 重慶幾個區幾個縣幾個鎮
涪陵8個街道、12個鎮、6個鄉。
涪陵居重慶市中部、三峽庫區腹地,位于長江、烏江交匯處,有渝東門戶之稱;經濟上處于長江經濟帶、烏江干流開發區、武陵山扶貧開發區的結合部,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略地位。涪陵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王陵多在此而得名。
1998年四川省涪陵市并入重慶市,原枳城區、李渡區合并為重慶市涪陵區。截止2015年6月,涪陵城區建成區已達72平方千米,市區人口達到75萬人。是烏江流域最大的城市。
4. 重慶市幾個鎮和幾個區
一,渝中區:渝中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兩江環抱、形似半島。全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 截止2018年11月30日,全區共登記常住人口 204835戶、504380人。
渝中區共劃分為朝天門、解放碑、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龍橋11個街道。
二,江北區: 是重慶主城核心區之一。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自西向東呈長條型帶狀分布。江北區下轄9個街道、3個鎮,幅員面積為22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4萬人(2017年)
三,南岸區:地處長江、嘉陵江交匯處的長江南岸,幅員面積262.43平方千米。西部、北部臨長江,與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隔江相望,東部、南部與巴南區接壤。陸地占90.33%,河流占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