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前221年—280年),“南陽”一指南陽郡,二指南陽縣(南陽城、宛縣、宛城),同時宛也可以指南陽郡,如《漢書—高帝記》中南陽郡守被稱為“宛守”;《后漢書—志—天文上》有“(地皇)四年(23年)六月,漢軍起南陽,至昆陽”;《三國志—張繡傳》有“張繡在南陽”;《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有“比至南陽,眾數萬人”和“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
1、南陽白河的源頭和盡頭在哪里?
白河是南陽人的母親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南陽兒女,做為一個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南陽土著,如果連白河的源頭和盡頭在哪里都不知道,豈不是相當于連自己母親的叫什么都不知道嗎?下面我就把白河的源頭和盡頭分別在哪里一一道來:南陽白河的源頭白河雖說在南陽穿城而過,婦孺皆知,但源頭卻是在洛陽的嵩縣境內伏牛山玉皇頂,流經南陽市境內,全長大致550公里,常年有水,流域面積12500平方公里,南陽市區的白河建城了城市濕地公園,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
南陽白河的盡頭白河在流經南陽的南召、方城、宛城區、臥龍區、新野,然后至湖北的襄陽市,后與唐河匯流成唐白河,自東北向西南前行,約二十公里后注入漢江,漢水又是長江的支流,而長江最終注入的是東海,東海又屬于太平洋的一部分,因此廣義來說白河的盡頭在太平洋,狹義的講白河的盡頭在漢江,總結:以上就是我對南陽白河的源頭和盡頭的回答,如有異議,歡迎在評論區提出。
2、南陽市漢代宛城遺址在哪里?有什么史書資料可查?
五、習鑿齒《襄陽記》“南陽城南九十里”六、《三國志—魏書—武帝記》:“(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繡奔穰,與劉表合,公之自舞陰還也,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繡”。張繡駐防宛城,繡亦不是南陽郡守和章陵郡守,這里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是諸葛亮親口說的,不允許被質疑、被否定、被篡改,一、《后漢書—郡國志》記載“南陽郡,秦置,雒陽南七百里”。二、《漢書—地理志》記載“宛,莽曰南陽”三、諸葛亮《前出師表》記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后出師表》記載“(曹操)困于南陽”,四、《后漢書—天文志》記載“(地皇)四年(23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