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年浙江省晚稻種植成本收益情況調查,2020年浙江晚秈稻種植畝成本1411.14元,粳稻種植畝成本1353.85元,均比2019年上漲,上漲幅度2%左右。根據各省水稻種植成本看,由于雇工成本上升、土地成本增加、化肥農藥有所增加等影響,各省的種植成本是逐年增加的,將各種成本(包括自己種地的人工成本)計算在內,每畝成本普遍超過1000元。
1、如果包一百畝地,用機器種水稻,四百一畝能賺多少錢?
這個錢是可以掙的,就看怎么種?在哪里種?按照現在農村大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機器化作業代替人工,人工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力量,但花費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貴。控成本還要保銷量,所以農藥不建議用,另外就是以稻谷和大米賣,價格也不一樣。這種大型的收割機器,更適合大平原我們村里就有個農業大戶,包了一百多畝地,但地租就200一畝,最后是出米賣的,一年只種一季,都掙了不少!每畝地支出:一畝地地租400機器犁地兩次70、35一次肥料40斤,1.7塊一斤等于68塊谷種30塊機器插秧80塊機器收稻子80塊機器烘干稻子160塊人工:按6個人工*200=1200塊總支出:2018塊每畝地收入:去年收購價早稻是120塊/100斤、晚稻是126/100斤早稻畝產按1000斤、晚稻畝產按1300斤總收入:1200 1638=2838塊合計每畝純收入:820塊PS:如果出米算,70%的出米率,2元一斤批發價總收入:(1000 1300)*70%*2=3220塊合計每畝純收入:1202塊,
2、現在種一畝稻谷的成本是多少?
近幾年種水稻的成本仍在緩慢上漲,種一畝水稻的成本要1000多元,收獲的稻谷收益減去成本后大多掙個100-500元/畝,有的甚至虧本,虧損100-200元/畝,特別是雙季早稻,普遍收益低,出現種雙季還不如一季稻的情況。根據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體系發布的2020年水稻種植效益情況,廣東省2020年早稻種植畝均成本1230.24元,晚稻種植畝均成本1256.36元,土地、人工等各類成本均是上漲,好在2020年稻谷收購價、畝產量有所增加,從而使得種植效益轉好,具體數據見下表,
根據杜鷹等人對湖南省水稻生產的調查,2020年早稻種植畝成本1046.7元,2019年中稻種植畝成本1210.88元,2019年晚稻種植畝成本1088.77元,均較2015年上漲,其中農用物資較2015年上漲5.5%,土地成本較2015年上漲23.7%。再來看種植收益,2019年湖南早稻、中稻、晚稻的每畝純收益為-173.63元、44.94元、-7.93元,收益很低,甚至虧本,
2020年種植雙季稻,早稻遇洪災、晚稻遇寒露風,收益再次虧損。因此,在江西、湖南等地出現種植雙季稻積極性不高,改種再生稻或一季稻,根據安徽省粳稻種植成本調查,2020年安徽粳稻種植畝成本1028.68元,較上一年下降31.12元,下降的原因是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有所下降,因稻谷價格較好,每畝的純收益為376.85元。
同時,根據江蘇對2020年水稻種植收益情況調查,粳稻種植收益比2019年每畝增加125.62元,根據2020年浙江省晚稻種植成本收益情況調查,2020年浙江晚秈稻種植畝成本1411.14元,粳稻種植畝成本1353.85元,均比2019年上漲,上漲幅度2%左右。在收益方面,晚秈稻每畝純收益19.99元,粳稻每畝純收益128.78元,同比增加,晚秈稻由負轉正,
根據各省水稻種植成本看,由于雇工成本上升、土地成本增加、化肥農藥有所增加等影響,各省的種植成本是逐年增加的,將各種成本(包括自己種地的人工成本)計算在內,每畝成本普遍超過1000元。如何應對種植成本上升,收益下降的現狀?重點還是有穩定的政策,加大種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還有完善補貼方式,確保誰種糧補給誰,然后就是優化糧食收購,培育社會化專業化服務來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