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激進的削藩政策,讓朱氏宗親漠視其失敗朱棣靖難的導火索,是因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也是因為這個政策,在最終朱棣起兵反叛之時,除了明。自身的軍隊以外,各地的藩王不說群起而攻之,肯定是不會幫助朱允炆的,可以說朱允炆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但是他沒有認清實力的差距,最終導致他的失敗。朱允炆失敗之后,朱棣自己因為是被削藩逼的反叛的,所以他沒有重復朱允炆的做法,老朱家的這些王爺們也沒必要反叛了,所以朱棣打到南京,把朱允炆推翻之后,自然也就結束了,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朱棣的靖難屬于皇室內部的爭斗,同時因為朱允炆當時不得藩王的支持。在朱棣攻下都城南京之后,很快明朝江山恢復穩定,因為對朝廷大臣來說,皇帝還是朱家的人,對各地的藩王來說,只要皇帝還是自家的人,不削藩,也不會說起兵叛亂了,所以朱棣打到南京就算贏了。月古史話,歡迎大家一起多角度暢談歷史文化,歡迎【評論】、【點贊】、【關注】,
2、如果朱棣攻破南京時,朱允文當著天下人的面殺了方孝孺,會怎么樣?
靖難破城時,朱允炆殺了方孝孺,朱棣也不會就此罷手。這時的朱棣已經勝利,面對著皇位和方孝孺的人頭,他會怎么選擇呢?朱棣當然會選擇皇位,這毋庸置疑,如果想效法漢景帝腰斬晁錯,那完全是錯誤的。第一,漢景帝殺晁錯時,七王之亂剛剛爆發,誰勝誰負還不一定,漢景帝殺了晁錯可以平息諸王的怒火,也破除了諸王“殺晁錯,清君側”的借口,
而在朱棣已經攻占南京時,勝負已定,試想朱棣又怎會因為一個方孝孺,拋棄萬里江山呢。第二,漢景帝殺了晁錯以后,七王之亂仍然爆發,諸王并沒有因為晁錯之死而放棄造反,可見漢景帝殺晁錯是錯誤的,而且,諸王已經打出來造反的旗號,就不可能放下,這叫弓在弦上不得不發,現在放棄造反了,已經把皇上得罪了,他會因為我們知錯就改,而放過我們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漢景帝誅晁錯,尚且如此,何況方孝孺呢,何況當時方孝孺是文壇領袖,黃子澄和齊泰才是主導削藩的人,如果朱允炆真要殺的話,應該是殺黃子澄和齊泰,怎么會是方孝孺呢?朱棣登基時,讓方孝孺給他寫大典用文,方孝孺拒不從命,朱棣威脅道:“如果不寫,就誅你九族”,方孝孺凜然答道:“十族又如何?”,最后,方孝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可歌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