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地的藩王來只要皇帝還是自家的人,不削藩,也不會說起兵叛亂了,所以朱棣打到南京就算贏了。在朱棣已經攻占南京時,勝負已定,試想朱棣又怎會因為一個方孝孺,拋棄萬里江山呢,例如明正統十四年夏六月,“南京風雨雷電,謹身、奉天、華蓋三殿災”;明英宗天順七年春正月,“南京西安門木廠火,延燒皇墻”;憲宗成化二年秋九月癸未“南京御用監火”,三年夏六月戊申“雷震南京午門樓”,二十一年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孝宗宏治元年春三月庚寅,“南京內花園火,夏五月丙子南京震雷壞洪武門獸吻”,“三年秋七月壬子驟雨雷壞午門西城墻”;世宗嘉靖元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熹宗天啟三年“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內左傍宮火”此外,令人今天人們感到奇怪的是,明代還曾有過禁止修繕南京明故宮的規定,由于朝廷本身的故意任其遭受破壞,再加上如此頻繁的災害侵襲,南京明故宮在明代時就已經破敗不堪。
1、為什么朱棣打到南京就贏了?
因為當時朱棣的靖難之役,嚴格來說是老朱家的內部戰爭,那個時候整個明朝的統治還是相對穩定的,沒有全面的戰爭爆發,南京做為當時都城,攻下之后自然戰爭就結束了。下面來詳細分析一下:朱棣的靖難之役,不是改朝換代,只是皇室內部戰爭朱棣的靖難之役,雖然皇帝換人了,但并不是改朝換代,大明江山仍然是大明江山,也依舊是老朱家的大明江山,
他跟自己的父親朱元璋不同,朱元璋以農民起義戰爭奪得天下,朱元璋當時要推翻整個王朝。同時也要在各個競爭對手之中間脫穎而出,消滅或者吞并各個競爭對手,最終歸才建立明朝,相對來說,朱棣的靖難之役比朱元璋要簡單多了,完全屬于老朱家的內部斗爭,戰爭的雙方也就是朱棣和朱允炆。雖然朱允炆當時是明朝皇帝,但是因為他的削藩政策,各地的藩王是不會支持他的,所以算不上是朱棣和整個明朝的斗爭,
雖然戰爭爆發,但政局穩定,朝廷仍有掌控力朱棣靖難的時候,明朝經過朱元璋和朱允炆兩位皇帝的發展,整個政局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老百姓的生活,也自戰爭中逐漸恢復恢復。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斗爭并沒有對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全面性的影響,也就產生全國性的戰爭,當時明朝的朝廷,除了軍事上在和朱棣進行斗爭以外,其他方面大明江山還是有掌控力的,不論朱棣和朱允炆最終誰贏了,大明江山仍然是老朱家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