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機構改革,民政局下屬的參公編制的、財政全供事業編的事業單位基本不受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是財政差額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這兩種單位有的改為財政全供事業編,有的改為了企業,甚至有些員工下崗的。第二.像慈善總會辦公室、募捐辦、信息中心、救助站這些單位大部分都是財政全供事業編或者參公編制,這次機構改革不涉及,維持不變,人事、工資、福利待遇都不變。
1、事業單位改革大環境下,全額撥款單位會怎么改?
全額事業單位改革中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福利上面實現事業單位車改的地方可以適當報銷公務交通費用,但是事業單位不會像公務員那樣普法車補。變化最大的就是生產經營類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將取消事業編制,實現企業化運作,工作人員轉變為國企職工,公益事業單位強化公益屬性,繼續保留事業單位系列,到2020年以前必須要改革到位。
事業單位改革最終只分兩類,以后無所謂什么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也無所謂什么公益一類、生產經營類,以后,事業單位只分為兩類:政府服務類、社會服務類。目前事業單位根據承擔的具體職能分為公益一類、二類、三類只是改革是手段不是改革目的,是為深化改革打基礎,1、政府服務類: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未來事業單位將會保留若干個參公管理的、非獨立法人的部門或中心。
也就是說改革之后,這類事業單位統一可以劃分為政府服務類事業單位,比如某信息中心、監測中心。2、社會服務類: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理順同主管部門的關系,逐步推進管辦分離,以后對這類型事業單位重新規范為社會服務類事業單位,如博物館、圖書館、學校、醫院,這些單位也將逐步推行法人治理模式。3、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轉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構,
2、在這次改革中,機關事業單位公益二類單位會怎么改?
這個問題我前面回答過,今天再講一遍,這次機構改革,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影響是最大的,改革比較復雜,有改為企業的、有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還有撤銷的,人員有轉為財政全供事業編的,有轉為企業職工的,還有下崗的。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首先,我們了解下什么樣的單位屬于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按照國家相關文件,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是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按照政府確定的公益服務價格收取費用,其資源在一定區域或程度上可通過市場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機構、非營利醫療機構等,
這個概念有點抽象,我說直白點就是財政差額補貼的事業單位,意思就是說這類單位人員的工資不是全部由財政統一發的,是分兩部分,一部分由財政局下發、一部分由單位撥付,通常,這類單位有收入來源的。像專科院校、本科院校、科研所、公立醫院等都屬于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國家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改革政策是:取消編制,自主經營,實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同工同酬。
在實際執行中,分為以下四種情況,1.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這類主要是指公立醫院和高等院校,以后這類單位人員不在有編制一說,都是合同制,而且政府也不再參與具體管理,政府最多指導管理,工資怎么發、發多少都是單位自己說了算,不過,這類單位的人員不要害怕,工資或多或少比著以前會漲的,而且雖然是合同工,一般只要你不犯錯也不會被開除,但是會制定詳細的工作目標考核標準,你工作目標完成了工資才會高,你連續工作目標完成不了,不但要扣工資,很可能還會被辭退。
2.改為企業,據我了解,很多地市民政局下屬的殯儀館,市政府下面的接待辦,甚至東北某些地市的市政設施管理部門,這類單位以前都是財政差額補貼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次機構改革全部改為企業了,以后政府就徹底不管你了,你企業賺錢了給員工多發點工資,企業虧損了,估計就讓員工下崗了。3.整合單位職能,撤銷,我前段時間去安徽出差,遇到一個朋友,他妻子是在安徽省某個區的婚姻登記處上班,是財政差額補貼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次機構改革,由于區民政局人員超編了,直接把這類財政差額補貼的事業編人員辭退了,還有福彩中心的人員也辭退了,把婚姻登記處和福彩中心的職能,可能還有其他類似二級機構的職能都進行了整合,新成立了一個叫什么服務中心的二級機構,是財政全供事業編,但是新單位的人員都是以前財政全供事業編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