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種植了170萬畝左右的花生,平均畝產300多公斤花生,年產量50多萬噸,連續多年成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因此被授予了“中國花生之都”的稱號。正陽縣不僅花生種植面積大,花生品種也多樣且優良,花生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而河南省一直以來就是花生種植和生產大省,目前是全國第一大花生生產地。
1、河南什么地方種花生最多?
花生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而河南省一直以來就是花生種植和生產大省,目前是全國第一大花生生產地。據相關資料,2017年河南省種植有2000多萬畝花生,其中,南陽市、駐馬店市、開封市的花生種植面積最大。要說花生種植最多最有名的區縣,還屬遠近聞名、人人知曉的駐馬店正陽縣,正陽縣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區,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這里土壤肥沃,日照和水分都很充足,十分適合農業的發展。
正陽縣種植了170萬畝左右的花生,平均畝產300多公斤花生,年產量50多萬噸,連續多年成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因此被授予了“中國花生之都”的稱號,而“正陽花生”也被批準為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馳名商標遠近聞名。正陽縣不僅花生種植面積大,花生品種也多樣且優良,為了進一步改進花生的品質,并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正陽縣還與河南省農科院合作,推廣新品種,并采取統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花生的品質和產量,也帶動了地方的經濟規模化增長。
2、河南喝酒最厲害的城市是哪里?
單論喝酒,河南是大省,實至名歸,三個實錘:●從198?年以來,每年要喝倒一個牌子。還不是茅五劍一類高檔,也不是紅星牛欄山老村長一類的低檔,都是最接地氣的名酒,本省的宋河、張弓、寶豐、林河,外省的秦池、孔府宴、光肚汾,等等,都是高度白酒,幾十年來就沒有過堅持兩年不倒的牌子。●我從信陽到安陽,從三門峽到商丘,喝遍了全省每個地市,沒有一個地方不說本地不能喝的,都最能喝,
●全省每個地方的人情世故的標志都體現在喝酒上。河南人待人實誠由此可見一斑,信陽老話說得好,脫褲子賣了也要讓客人喝好,再舉幾個地方喝酒的突出特色:⒈我老家信陽光山的喝酒風氣,體現了紅軍時期的持久戰法。特別是過年期間,表現最為突出,家里來了客人,進門半小時內,酒攤擺上,開始喝酒。最多用三錢的小酒杯,上來就通關,里外三個往下走,不急不緩,一圈接一圈不歇氣,
喝到下個飯點,把酒桌上所有菜全部撤換一遍,繼續喝,喝好的陪客當場換人。如此進行,最多的持續三天三夜不拉倒,⒉商丘周口駐馬店,一個規矩,來了客人,先搬一件進來,開局先每人三大杯,煙盒比著,第一杯倒進臥倒水平,不到一兩的樣子。第二杯稍息,二兩水平,第三杯立正,三兩滿杯,然后開始通關,按每人用一瓶的進度往下走,喝完再來一件。
⒊南陽的特點是通透嘹亮,酒友們常聚一起,酒攤上不說喝酒的話,只把喝酒當話題助興。一桌不論多少人,只要兩個三兩的玻璃杯,上來就有人自報奮勇先通關,兩個杯子倒滿,通關者先喝一杯,然后順序往下見人敬一個,等于是平喝。奇怪的是,我在那喝了幾個月,沒見過大醉如泥的現象,都能把量控制住,至于哪個縣市最能喝,還真的不好定論,都說自己地方能喝,爭了這多年,再好的酒司令也難斷這個官司,總不能把各地叫到一起猜拳行令定勝負吧?。
3、河南老漢進城賣花生,大媽嘗了兩地殼卻不買,老漢默默將殼撿起,對此你怎么看?
對于自產自銷的農村人來說,這算不上啥事,多出點氣力而易,若在收獲時節,到了田間地頭,互不相識,有求必應,免費奉送也是常有的事,對于那些生活在一切全靠掏錢買的城市里的低層市民,特別是那些愛占便宜的個別人,那就是認為自己沾了大光,認為自已有多聰明,農村人有多傻逼,老農在只嘗不賣一地垃圾的情況下,默默的撿走垃圾,更顯得平凡中的崇高,而那些耍小聰明占便宜的小人,老農并不是沒有辦法爭要,只是大人不計小人過,劃不上為小事生氣,只當地里沒有長這點,再當沒保管好讓耗子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