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后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反抗蔣介石統治的革命戰爭,所以又稱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土地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革命戰爭,從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結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性質和意義各是什么。
十年內戰,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國共內戰”或者“土地革命戰爭”是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為統一全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包括收服北洋軍閥殘余勢力的戰爭,討伐國民黨內部各派軍事集團,以及圍剿中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地的歷次戰爭。因后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反抗蔣介石統治的革命戰爭,所以又稱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土地革命戰爭。國共第一次內戰自1927年國民黨清黨爆發,到1937年國共開始合作時結束,總共十年
(1927-1937)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那就是: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性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又稱“十年內戰”或“土地革命戰爭”,系指1927——193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對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支持下的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偉大國內革命戰爭。意義: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澤東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那就是: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4、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又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革命戰爭,從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開始,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