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由于楊貴妃特別喜歡吃荔枝,特派快馬從長安取荔枝給她吃,荔枝味美好吃不貴,荔枝有很好的強精作用。”據史料所載,荔枝在四川廣泛種植,比如成都啊、重慶啊、眉山市、德陽市、嘉樂山市都是荔枝種植大市;身為宋朝的小伙子如果自己體力好,可能跋山涉水去四川本地去吃荔枝。
1、楊貴妃吃的荔枝,產地在哪里?
唐代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道出了楊貴妃對荔枝的熱愛,也反襯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那楊貴妃所鐘愛的荔枝到底是哪里產的,史書上曾經有不同的看法,總結起來大概有三種產地說,分別是嶺南、福建、巴蜀(四川)三個地方,1、嶺南與楊貴妃同時期的眾多詩人詩中均有記載,其中杜甫詩中:“憶昔南海使,奔騰進荔枝”(《病桔》)、“炎方每續朱櫻獻,皆是嶺南貢荔枝”(《解悶)》;鮑防的《雜感詩》:“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
雁飛不到桂陽嶺,馬走皆從林邑山,”還有中唐人李肇所編撰《唐國史補》:“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說的都是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嶺南運來的,另外北宋編撰的《新唐書》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都認為是嶺南的荔枝。2、巴蜀(四川)唐代四川也盛產荔枝,主要集中在涪州、巴州(四川巴中)、通州(四川達州)一帶,楊貴妃喜歡吃荔枝也是因為故鄉盛產荔枝,從小就愛吃荔枝的緣故,
從古籍中的“荔枝道”(子午道)可知,通過“荔枝道”(子午道),能夠在2日之內把荔枝運達長安,保證荔枝的新鮮。當然唐代現存的關于巴蜀進貢荔枝的資料,僅有元稹的《元氏長慶集》卷三九《浙東論罷進海味狀》記載:“臣伏見元和十四年,先皇帝特詔荊南令貢荔枝,”從宋朝開始,很多人認為楊貴妃所吃的荔枝是來自巴蜀,也就是楊貴妃的故鄉。
比如蘇軾的《荔枝嘆》:“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進入,”蔡襄的《荔枝譜》:“唐天寶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而現代歷史學家嚴耕望、馮漢鏞、藍勇等也認同楊貴妃的荔枝來自巴蜀,如嚴耕望的《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山劍滇黔區》里就收錄有《天寶荔枝道》,支持荔枝來自巴蜀的說法,并且從路程上看,巴蜀離西安最近,方便運輸,能保持荔枝的新鮮口感。
2、1000年前的北宋,河南小伙如何才能吃到荔枝?
宋代的朋友們怎么能知道荔枝呢?其實古代文人——不單單是蘇軾——已經在文章里已經介紹了他們獲得荔枝的方式,很簡單,方法也很多,不過我先賣個關子,咱們首先先說了宋朝荔枝的分布以及基本情況,一宋代荔枝基本情況:分布和品質宋代的名人蔡襄曾經說道:“荔枝之于天下,唯閩粵、南粵、巴蜀有之。”據史料所載,荔枝在四川廣泛種植,比如成都啊、重慶啊、眉山市、德陽市、嘉樂山市都是荔枝種植大市;身為宋朝的小伙子如果自己體力好,可能跋山涉水去四川本地去吃荔枝,
當然了,在四川吃荔枝,并不能吃到最好的,說到底,四川的荔枝只能在全國排第二。宋代文人郭知達在《九家集注杜詩》中評價四川荔枝,“蜀荔枝小酸而肉薄,其精好者僅比閩之下品”雖然描述中,過分貶低四川荔枝,但他說的排名卻是正確的,因為,最好的荔枝確實在福建,那位郭知達老先生又說了,閩中荔枝“肌肉甚厚、甘香、瑩白”。
蔡襄也曾經評價福建荔枝乃“真荔枝也,閩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果品卓然第一”對了,據說現在福建西禪寺中還有一顆宋代的荔枝樹,如今還能結出荔枝,真是造福后人吶,而蘇軾吃的嶺南(南粵)荔枝,只能排名第三。估計蘇軾要到了福建那就不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了,或許是三千顆了,哈哈,下面要說正題了,一個宋朝的小伙子怎么能吃到荔枝呢?二商業發達市場可以買到除了剛才說的跋山涉水去“蜀、閩、南粵”當地買,還有一個很方便的途徑,你可以去市場上買到。
別不信,還是蔡襄蔡老師說的,他說:”(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券,若后豐寡,商人知之,不計美惡,悉為紅鹽者,水浮陸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戎、西夏;其東南舟行新浮、日本、琉球、大食之屬,莫不完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販益廣,而鄉人種益多,一歲之出,不知幾萬個億,”簡單解釋一下,荔枝不僅送到了東京汴梁,這不就是河南嘛?不僅如此,遠處能送到日本,伊朗,商業運輸真發達啊還有個問題荔枝賣多少錢呢?據黃庭堅說,戎州的荔枝,“大如雞卵,味極美”,“每斤才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