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經濟發展并不差之所以很多人喜歡探討江蘇省蘇南和蘇北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因為江蘇省蘇南蘇北的經濟差異性比較大,而原因不在于蘇北的經濟發展一般,而在于蘇南的經濟發展太過于強勢。蘇北五市與非珠三角粵東西北地區十二市廣東被稱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我認為,以現在鹽城的經濟實力,在湖北可以穩坐第二把交椅,何止是進前五名。
1、江蘇未來經濟怎么樣?
如果在未來我國能出一個超級省份,那么這個省份最有可能是江蘇,甚至比廣東的還要強悍。雖然當前我國的省份經濟發展中,雖然江蘇的經濟總量排在廣東省之后,但是江蘇的城市發展均衡程度以及地勢地貌更加有優勢,廣東除了珠三角以外,其他地區多山區,這樣的地形,在未來城市繼續拓展稍占劣勢,江蘇自古便是富庶之地,目前也是教育事業發展最好的省份之一,雖然江蘇當前蘇南和蘇北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差距,但是差距并沒有廣東那么明顯。
并且蘇北城市欠缺的只是經濟導向以及政策指引,一旦獲得相關條件,蘇北地區完全有能力發展的和蘇南一般無二,屆時江蘇的全域發展是最佳模式,從事物發展導向性來看,未來一個城市獨大、一個區域獨大的格局肯定不適合經濟繼續發展,比如當前的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多多少少都有省會獨大的影子。這樣的發展格局弱的城市越來越弱,未來沒有城市互補的可能性,
就像當前很多省份港口整合,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產業協調,整合促進就是這么個道理。江蘇未來如果能繼續保持高度經濟增長,城市與城市之間良性協調,各個城市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將每個城市的而優勢產業形成完整的閉環生態鏈,那樣整個省份會共同促進,加之上面說了江蘇的地勢地貌完全符合這般發展,屆時江蘇會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標桿省份,總之,個人非常看好江蘇,
2、江蘇蘇北發展怎么樣?富裕嗎?
從地理上來看,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5.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3035萬人口,2019年GDP總量達到2.1萬億元,人均GDP達到7.04萬元,1.蘇北五市在江蘇省內的位置;我們可以看一下,蘇北五市的GDP總量徐州(6),鹽城(7),淮安(11),連云港(12),宿遷(13);而人均GDP恰好分別是9,10,11,12,13,倒數后五名。
與蘇南的城市差距巨大,2.蘇北五市與相鄰魯南五市相比;蘇北與魯南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人口,面積都各自相當。但蘇北的經濟總量高于魯南4000億元,人均GDP高2萬余元,領先還是非常明顯,3.蘇北五市與中部安徽皖北六市相比;皖北六市總人口相較蘇北少了200萬,而GDP則少了近13000億元。皖北六市的經濟總量,只比徐州多了1700億,
人均GDP更是3.03萬元不足蘇北的一半,差距巨大!4.蘇北五市與非珠三角粵東西北地區十二市廣東被稱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可也是貧富差距最大的省份,人均GDP排名第一的深圳為193338元,是排名最后的梅州的將近8倍,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正如同中國人均GDP與美國的人均GDP的差距。我們可以看出,粵東西北地區十二個地級市,五千萬以上的人口,GDP總量還比蘇北五市低了一千多億!人均GDP更是少了3萬以上,
蘇北五市也更為均衡,人均GDP除宿遷5.6萬以外,其余均為6萬到8萬之間!誰能想到廣東的非珠地區和安徽的皖北地區竟是同一個水平!與此同時,2018年全國人均GDP是6.4萬元!在全國很多地方的觀念里,蘇北是貧窮的代名詞,可事實上,蘇北的窮只是相對于蘇南而言的,只是同省的參照對象太過強大(除去東營與克拉瑪依等非資源城市,無錫人均GDP17.5萬元全國第2,蘇州17.4萬元全國第3,南京15.1萬元全國第6,常州14.9萬元全國第7,鎮江12.7萬元全國17)。
蘇北五市的經濟總量全部在全國百強之列,人均GDP也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超過廣東的非珠地區,山東的魯南地區,皖北自然不在話下,即使拿蘇北與全國各省級單位相比,蘇北的經濟總量(2.1萬億)也是在中等規模,落后于12名安徽(3.0萬億),13名遼寧(2.53萬億),14名陜西(2.44萬億),15名江西(2.20萬億)排名16位,高于重慶/廣西/內蒙/云南/貴州/山西/吉林等眾多省份!因此是時候摒棄蘇北很窮這個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