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原因是一種對比心理,可能和其它孩子有對比,別人家的小孩會說話,自己家小孩說話晚內向有落差感。當時我已經對孩子說話晚的現象有了不少研究,發現兒子的聽力一點沒有問題,而且會用手指回應提出的問題,也看了不少到兩三歲才開口說話的案例,于是跟我爸媽不用著急,我們慢慢等待,靜等花開。
1、小孩說話晚性格內向,家里老人老是責怪是你沒把小孩帶好怎么辦?
孩子的性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先天因素,不同的氣質類型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樣,有些孩子天生屬于安靜的類型,從嬰兒期開始便不怎么哭鬧,安靜易帶,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后天的帶養方式和環境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尤其是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面對內向的孩子的要多鼓勵,多帶孩子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尤其是孩子能夠參與其中能和同伴玩到一起的活動,
但不要過于著急,孩子可能剛開始難以融入,但是融入之后便會放開。多與孩子互動,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讀讀繪本,孩子說話早晚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并不會有很大影響,語言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另外孩子性格內向和外向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不可強求孩子甚至責備孩子來扭轉性格,父母的認可是孩子自信的起源。內向的孩子能夠適應周圍的環境,樂于參與人際交往也是健康成長,
另外這個問題中不只是反映了大人對孩子成長的焦慮,同時也反映了家庭內部的矛盾。老人責怪沒有把小孩帶好,可能的原因是一種對比心理,可能和其它孩子有對比,別人家的小孩會說話,自己家小孩說話晚內向有落差感。另外可能對你帶養孩子的方式不滿意,老人和我們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在育兒方面有分歧是很正常的。所以和老人的溝通也非常重要,
2、寶寶說話晚,遲遲不開口怎么辦?
如何促進寶寶語言發育1多和寶寶說話想讓寶寶愛說話,家長首先變成“話癆”。這里說的“話癆”,不是無意義的重復,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盡可能多地和寶寶介紹遇到的每一個事物,確保足夠的詞匯和信息輸入量,并且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和語法描述出相關行為或場景,比如,帶著孩子遛彎的時候,可以指著馬路上的汽車和寶寶說:“寶寶,你看馬路上有好多車,有紅色的、黑色的、藍色的、白色的。
這種大車叫公共汽車,小車是出租車,汽車會發出什么聲音呢?滴滴”2積極回應從寶寶可以發出“咿咿呀呀”的簡單音節開始,家長就要做好隨時回應他們的準備——這種回應,可以是語言加夸張的表情,也可以是模仿寶寶的發音。一唱一和,寶寶對有人能“理解”和“回應”自己,會感到非常開心,這也會激勵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時候大人還是會遭遇聽不懂的尷尬。家長要保持耐心,認真傾聽,不然孩子很可能自信心受挫,不愿意再說了。當寶寶已經可以說出簡單的詞匯,也能夠理解家長的指令時,積極地回應就更加重要了,這時候的回應,家長可以問一些更具有引導性、開放性的問題,“可以給媽媽吃一個你的小餅干嗎?”“告訴媽媽,你的小熊在哪里呀?”千萬不要認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就對他們不理不睬。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錯過很多模仿學習的機會;也不要讓電視代替家長,成為孩子學說話的工具,這會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3明知故問新生兒出生后,經過數月磨合,絕大多數媽媽,都能很快理解寶寶不同哭聲背后隱藏的真實需求。隨著寶寶長大,其他養育者也能明白寶寶小手朝門口一指,就是想出去玩了;寶寶哼哼唧唧,就是想喝奶了,
但是,往往家里有這樣的高級翻譯,寶寶語言表達都會比較遲緩——因為他不需要說,就能順利達到目的。因此,家長有時不妨延遲響應,或故意曲解,比如寶寶哼哼唧唧想喝奶,家長可以故意問,“你是想上廁所嗎?”觀察寶寶會想出什么辦法向你表示他的需求,隨后,再假裝恍然大悟的樣子,給寶寶喂奶,當然,并不是必須要等寶寶說對了才能喂奶,這對于小寶寶來說確實也太強人所難了!喂奶的同時,我們可以再次認真地對寶寶說,“喝奶”,通過反復強化,增強寶寶對“喝奶”這個詞語的印象,讓寶寶明白,“說話”是最能讓家長理解自己需求的方式!4創造環境語言是通過反復溝通、交流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