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這村那村回鄉的人,個個開著車,有做工程監理的,有做設計師的,有做裝修技術活的,也有做老板的,反正都與裝修行當脫不了干系。人人皆知,做裝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但何故呢,未必人們知曉,對于很多人說搞裝修的搞設計的賺錢,但是實際上賺錢的是鳳毛麟角,大多數還是和我朋友一樣,30多歲,開著一輛10W的代步車,賺著餓不死活不富的收入。
1、為什么做裝修的大多是江西人?
人人皆知,做裝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但何故呢,未必人們知曉。透視裝修市場框架,捋順20多年裝修史,或許能發現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有趣而辯證的答案,家家戶戶搞裝修登頂廬山,方識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真面目,觀騰王閣,才知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然而,你在九江周圍縣城逛一逛,再也不懷疑做裝修的大多是江西人了,在武寧縣城,流行這樣的說法,“上不了大學,就搞裝修”。
春節期間,這村那村回鄉的人,個個開著車,有做工程監理的,有做設計師的,有做裝修技術活的,也有做老板的,反正都與裝修行當脫不了干系,學門手藝餓不死在九江一帶的江西人,自古以來,就喜歡跑江湖。也許與鄱陽湖和長江有關,江西人習慣乘船出去闖江湖,出門前總得學門手藝,或做泥工,或做木工,于是便有“尊師學藝”的風俗,
也就是說,不止今天,他們以前走南闖北就在搞裝修了。稱中國裝飾之鄉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曾出現很多傳奇人物,今天不講歷史,就說一說裝修的傳奇人物。在武寧縣城,有一條以“余工”命名的“余工路”,即裝修一條街,余工何許人?他就是華潯、星藝等目前國內排列前茅的大型裝飾集團的創始人余靜贛。據稱,在他影響和感召下,從江西武寧家鄉走出了10萬人在全國從事裝修,
按古代武寧人說法,叫這工,或稱那工,這個“工”字包含了工匠美譽意思,所以“余工”喻意對余靜贛先生的尊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曾經賜予武寧縣牌匾“中國裝飾之鄉”,絕非空穴來風,江西老表抱團行很多人以為搞裝修的大多是江西人,應歸功于余工先生。但歷史唯物論則認為,不應忽視客觀環境的作用,倘若不是江西人,是其他地區的人,恐怕余工也沒有那么大能耐,號召那么多人從事裝修行當。
因此,兩個方面客觀因素決定了大多數人出去搞裝修:經濟環境:雖然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在江西交匯,但周圍有贛、鄂、皖、湘四省環繞,相對封閉,經濟落后,窮則思變,加上有手藝,遂最早出來的江西人便順理成章搞起了裝修,當然余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他們趕上了裝修經濟浪潮。江西老表:自古以來,江西人在外面見到親戚朋友,均以老表相稱,反映了江西人質樸耿直的民風,
遇到什么難事,只要說聲是江西老表,便有人出手幫忙,這反映江西人非常團結。表哥出去賺了錢,回家過春節,節后出門會帶上表弟們共同出去賺錢,這村老表是這樣,那村老表也是這樣,所以一幫又一幫的老表們,漸漸地匯集成了一股人潮,涌向全國各地搞裝修。共享經濟的模式很多裝飾公司成立沒幾年就夭折了,而江西人搞的裝修公司卻愈做愈大呢,
像華潯在全國有200多家直營分公司,一年幾十億產值,這是為什么呢?實質上它是裝修共享經濟模式的產物。集團出錢占大股,分公司股東占小股,那么200多家分公司就有200多個老板,你有能力做老板可占小股,沒有這個能力就打工,采取多勞多得的方式。這種滾雪球式的快速發展,應歸因于這種裝修共享經濟模式,而這種模式非常適應“江西老表”的傳統文化,
2、裝修行業的前景怎么樣?
當然有,任何行業隨時都有人退出,也有人隨時等待進入,前提是你要找到這個行業的痛點。當前裝修行業仿佛進入死循環,顧客不相信你,你也不信任顧客,顧客總是想著是否以假亂真,用劣質材料替換好材料,是否弄虛作假,直接就懷疑你是否騙子公司,而你總想著,我都為你想到這個地步了,還能做到那一步呢?我就接觸過兩個接近極端的例子,一個120平裝修全包5萬,贈送電視,油煙機,冰箱,鞋柜。
你可以想象,最后交工的哪怕表面看也說得過去,實際材料就不是你跑半年味就可以解決的了,至于衛生間、廚房、這些用的肯定是樣品或低端貨,用個一兩年不出問題才怪。也有全包什么都不送,一改設計就花錢,最后反而多花了2萬的,現在業主最反感電話營銷,接到電話就煩你,也不相信所謂網絡的廣告的,那他們都在那里找裝修呢?答案是在口碑里,周圍朋友同事裝修會積極打聽,跑去看裝修進度,關心裝修中的問題,最終跟著同事朋友選擇了同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