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安慶府(駐扎懷寧)首先,懷寧縣和安慶市區原本就是一家,分久必合是歷史的必然。02年懷寧縣縣城由石牌鎮正式遷址高河鎮,在從前那個還沒有安慶市區的時代里,安慶府的駐地就在懷寧縣,而當時的懷寧縣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安慶老城區,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懷寧曾長期省、府、縣同城而治(同時位于安慶城區),其中府、縣同城而治690余年,省、府、縣同城而治178年,史稱懷寧是安徽的“首府首縣”。
1、安慶懷寧的地理位置怎么樣呢?
感謝問答邀請!懷寧縣,隸屬于我的故鄉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東臨安慶市區,西與潛山縣、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南與望江縣相連,因為懷寧縣緊靠安慶市,大龍山鎮、山口鄉、海口鎮、五橫鄉、白澤鄉、老峰鎮、長風鄉、新洲鄉等鄉鎮,先后從懷寧縣劃歸安慶市市區管轄。懷寧縣地理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素有“瀕長江、襟江淮、控鄂贛”之稱,合九、合安鐵路,滬蓉、濟廣、合安高速公路,206、318國道,省道安石太公路、212、209省道穿境而過,安慶火車西站,為皖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同時皖河水從千年石牌古鎮流入安慶市皖河口,匯入長江,皖河可以通航,漁民可以在這捕魚撈蝦,懷寧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懷寧建縣于東晉時期,是古皖國的所在地,安徽省的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懷寧曾長期省、府、縣同城而治(同時位于安慶城區),其中府、縣同城而治690余年,省、府、縣同城而治178年,史稱懷寧是安徽的“首府首縣”。
2002年懷寧縣縣城由石牌鎮正式遷址高河鎮,懷寧山水鐘靈、俊彥輩出,有被譽為“千年一人”的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一代完人”、著名教育家、歷任安徽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校長王星拱,“兩彈元勛”鄧稼先等都是懷寧人。懷寧縣又是“戲曲之鄉”,是我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京劇的前身徽劇的發祥地,
2、懷寧以后成安慶的一個區嗎?
在安慶市西部縣城潛山縣成功的撤縣設市以后,懷寧縣何時撤縣設區逐漸成為網絡上本地網友討論的熱門話題。地方政府網站及眾多論壇也多次發帖論證懷寧設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足以說明此事已經提上了日程,應該市區與懷寧合并,整個城市的發展重心向西北方向轉移,是安慶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安慶試圖重新崛起的必然選擇。
明代的安慶府(駐扎懷寧)首先,懷寧縣和安慶市區原本就是一家,分久必合是歷史的必然,在從前那個還沒有安慶市區的時代里,安慶府的駐地就在懷寧縣,而當時的懷寧縣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安慶老城區。換句話說,現在的安慶市轄區絕大多數都是原本的懷寧縣屬地,只是后來成立了地級安慶市之后,從懷寧縣的管轄范圍內切割出了一部分成立了現在的市區,懷寧縣的縣城先是設置在石牌鎮,后來又遷往了高河鎮。
清代的懷寧更是省會駐地所以說安慶市區就是過去的懷寧縣,兩者本來就是一體,因為曾經發展的需要,兩地選擇了暫時分離,到了一定的時間,兩者重新合并也無可厚非,安慶市區與懷寧縣不僅在方言上非常接近,在文化與習俗上也是十分的接近。傳唱四海的黃梅戲與其說對白采用的是安慶方言,不如說就是曾經的懷寧方言(“懷腔”、“府調”),
其次,安慶市所轄縣城雖多,但是市轄區卻很小,在整個安徽排名靠后。安慶過去是省內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所轄的縣城(縣級市)達到8個之多,人口在安徽省內也是排在前列,雖然在區劃調整之后,安慶市的縣城減少了一個,但是依舊有7個縣城(縣級市)。不過安慶市的市區面積并不大,并且明顯偏離所轄的縣城,這是地方發展緩慢的硬傷,
安徽省各地級市市轄區數據對比數據顯示,安慶市的市轄區面積在全省排在倒數第三,市轄區面積比例排在全省倒數第一,市轄區GDP產值排在全省倒數第六,市轄區GDP百分比排在全省倒數第三。雖說經濟發展和城市化規模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基本取決于工業化,而工業化基本上就是城市化,一個地區如果城市化水平比較低,大量的勞動力始終是農業人口,多數的土地不能從農業用地轉變為工業用地,經濟發展想要有本質的提高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