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跟陜西有毛關系,中原分狹義和廣義,狹義上指河南,廣義上指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大部,這是中原的組合,《史記周本紀》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河南有沒有象,已經在問答里回答過了,(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
1、河南古代真有大象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河南簡稱豫?曹沖稱象又是怎么回事?
哈哈,感謝邀請。河南有沒有象,已經在問答里回答過了,既然不吝誠意,就再少說幾句。河南,有象,不僅舊石器時期以前有——安陽博物館一進門,就是一具黃河象的巨大骨架化石。而且,殷商時期,就是距現在3000年前,也曾象群遍地,甲骨文里,多次記載了商王打獵,一次曾獵到10頭象;7頭、5頭的記載也不少。
商代已經訓象,卜辭中,有商王自己并派人巡視訓象場所的記錄,訓象場和馴養人遺骨,都有發現。那個時候,還把象作為祭祀的祭品,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象牙制品。(婦好墓出土象牙制品)當時河南一帶有象,是因為那里曾屬亞熱帶氣候,甚至,一直往北1200公里,現在的張家口一帶的商遺址,也發現有大象遺骸。“豫”字,徐中舒先生做過考證,
他認為,“予”字偏旁,是“邑”之訛誤;邑加象,含義就是有大象的地方。什么時候河南沒象了呢?大約七八百年之后,韓非是河南人,他說,他那個時候,就是戰國時期,人們已經很少見到活象了。曹操老家是河南,曹沖稱象,稱的是孫權送給曹操的象,不是本地的。三國時期,長江流域一帶,或還有大象活動,再往后,就繼續向南遷徙了。
2、古代的中原到底是指陜西還是河南?
古代中原跟陜西有毛關系,中原分狹義和廣義,狹義上指河南,廣義上指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大部,這是中原的組合,《史記周本紀》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這是司馬遷記載的,難道司馬遷會記載錯誤?最早的《尚書》中也有,
天下九州,豫州再九州之中,又稱之為中州和中土,一個偏西的雍州是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原?《史記封禪書》記載,“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另外,漢武帝元鼎四年,以周王室后裔衛國衛元君之后封為周子南君。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雒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後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
”周子南國一直持續到了西晉永嘉之亂才滅亡,興盛了四百多年,中原一詞早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中就有記載,提到的中原可不止一次,《水經注》中也有記載,宋朝《宋史?地理志》中也記載了中原板蕩,宋高宗駐避吳會,中原、陜右盡入于金,明朝地理志《廣志繹》也記載了中原指河南,中州也是指河南,中土也是指河南。感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晉書》和《宋史》《水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