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小學生識字量少,學會拼音后,可以借助拼音讀文章。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系,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低學段的學生識字量小,他們借助拼音能夠閱讀較長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區,拼音對于學習普通話尤為重要,拼音的作用很重要,還是應該學習的。
1、拼音培訓加盟選什么品牌好?
答:拼音培訓加盟選什么品牌好?這個問題,其實你要從家長給孩子報拼音班,主要看哪幾個方面入手:1、課程的趣味性如何,這主要是因為邢臺市的孩子們還處于一個愛玩的年紀,在學習拼音的時候,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專注學習肯定是有一定困難的,貝爾安親拼音課教學氛圍趣味性比較濃,能讓孩子學起來感覺很好玩又有趣。2、課程的完整性如何,這個方面主要是家長在孩子學拼音的時候,肯定是希望老師的發音比較準確,孩子在學的時候也能夠發音準確,而不是被地方音帶跑“偏”,雙師課堂就是線上老師教學,在發音方面都是得到嚴格要求的,可以規范教學流程,讓孩子學得時候能夠輕松上好拼音課,
2、今年9月教材改版,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你怎么看?先認字的好處在哪里?學拼音還有必要嗎?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變化一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后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后才是拼音教學,
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么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么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云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于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系,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小學生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教學有一些問題,比如,小學生識字量少,學會拼音后,可以借助拼音讀文章。但很多學生偷懶,很多字即使會認,也不愿意鞏固記憶,而是借助拼音讀字音,實際上,我國的語言環境早已發生改變,生活中到處都是識字資源。比如,逛公園、坐電梯、乘火車的時候,父母都可以隨時隨地教孩子認字,
可以說,現在學齡兒童對漢字的熟悉程度比拼音的熟悉程度要高,很多孩子入學前就已經在學語文、用語文。調查顯示,90%的學齡兒童入學前都認識“天”和“人”,而80%的學齡兒童認識“地”,所以,統編《語文》教材在“識字”單元,呈現給一年級新生的第一課是學認“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由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提高心理接受程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減少畏難情緒,
”陳先云說。當然,拼音的作用不能忽視,低學段的學生識字量小,他們借助拼音能夠閱讀較長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區,拼音對于學習普通話尤為重要。此外,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他們在入學前雖然認識了一些漢字,但對字義不一定理解,需要借助拼音,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待獲得一定語文能力后才能扔掉這個拐棍,因此,拼音的作用很重要,還是應該學習的。
變化二大量增加古詩文篇目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和教育部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與嘗試,小學統編《語文》教材共編排了129篇古詩文,約占總篇目數的30%。
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初中有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從《詩經》到清代詩歌,從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