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同屬一個城市。襄陽房價相對合理(放在全國城市高房價的大背景下)襄陽2018年GDP為4309.6億元,在全國城市GDP排名中位列49位(超過十座省會城市);而襄陽的房價卻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73位,如果襄陽的房價和襄陽的GDP一樣占據全國前50強的位置,那么襄陽的房價恐怕早已經在一萬一左右了。
1、湖北襄陽這個城市怎么樣,能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嗎?
誰提的問題,目的是什么?襄陽語音接近河南腔,湖北人又反感河南人,加之南/宜妒恨,引黑引憤能會少嗎?能不能沒事別找事?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有民愿,都希望家鄉發展又快又好,但做為內陸有局限城市,我們自感在中南六省中發展的還行。我們跟蘇州,青島,廈門,大連這類非省會,但都有沖擊國際名城條件城市無法匹敵,人家在區位,文化,省內發展均衡方面,明顯優于我們,
其實95年襄陽在全國獲得全國工業名星城市時,襄陽的工業體糸已經很完善了,那時在中南六省,襄陽的排名在武漢,鄭卅之后,排在襄陽后邊依次為長沙,南陽,洛陽,現今武漢由全國的第15名躍入全國前10,而襄陽由前43退到了50名開外,鄭州退一位,而洛陽至少進10位,對比可見兩省對省城的傾斜力度。由于襄陽的區位優勢加之三線建設遺留,以及曹野給襄陽人打下的基礎依然在,盡管改開后很多企業破產,改制,但襄陽在曹野時期引入到襄陽人材以然在,這就是襄陽發展資本與后勁,盡管省內都把襄陽的發展歸功于上邊政策支持,
襄陽人發展國際大都市只是提問人的夢想,只希望襄陽人怨頭苦干,能豐富與完善自已,特別在城建方面需加加油,能像搞工業一樣,引入一些高端人材。襄陽城建給人差評,這與這批在位的城建人,城管人的文化素養見識有關,比如紅綠設置過頻,如何破解,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并不難,只是這幫人聽不進好的建言,如果我管襄陽城建,我首先會主張把長虹路,中原路,人民路,大慶路,航空路,譚溪路,臥龍大道,鄧城大道這些路口,見口架橋,先讓一方的車輛快起來,暢起來,不定點的在加上一些調頭橋,
襄陽若大個城市,僅靠一兩條東西軸線是解決不了襄陽龜速問題的。襄江兩岸,或叫三江兩岸問題多多,別讓古城古碼頭捆住手腳,把歷史的東西與現代元素有機的結合,這需要城建人的頭腦與智慧,把江岸做成流線型,把小北門前做成讓襄陽人引以自豪的打卡地,這更需頭惱,見識與文化的積累,做為襄陽人,我們希望城市發展與能與同級別城市的并肩前行,而不是處處招批,招憤,遭差評,如果城市建設發展好了,給人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大家留言一定會碗轉向行,留下口德,
2、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襄樊)是同一個城市嗎?
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古襄陽和現在的襄陽同屬一個城市,襄陽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己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西漢初年置襄陽縣,三國以后,襄陽一直為郡、州、道、軍、府、專署治所。1950年5月,以襄陽縣襄城、樊城兩區設立襄樊市(縣級),屬襄陽專署轄管,1979年6月,襄樊市(縣級)升為省直轄市。1983年8月,襄陽行署撤銷,所轄行政區域并入襄樊市,
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統轄襄城、樊城、襄州(原襄陽區)3區,南漳、谷城、保康3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市,以及二汽高新區、東津新區、魚梁州開發區,延續至今。襄陽為千年古邑、文化名城,是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富集地、漢水文化核心區,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10月,首屆中國魅力城市評選頒獎詞是這樣描述襄陽的:“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墻仍然完好,憑山之峻,據江之險,沒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贏得十里風光,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襄樊(襄陽)自古就是商賈匯聚之地。
3、襄陽在全國知名度怎么樣?你是通過什么知道了襄陽?
襄陽在全國知名度大嗎?看到這個提問,心中不乏五味雜陳之感!說起襄陽知名度,不得不談歷史文化,在我看來它是一座底蘊深厚的多時代全國性中心城市,自周朝起,襄陽市轄區范圍內已成為群雄逐鹿的主戰場之一,作為湖廣一帶的最高爵位的諸侯國鄧國古都,封號為公,僅次于王室。在那個時期的襄陽周邊,侯國、伯國居多,后來一度稱霸中南的楚國則是子爵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