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更多的是一種表演性的技能。在開發珠心算教學活動的同時,必須開發珠心算的心理機制、腦功能,比如分數的運算,代數式的運算,就不是珠心算能夠解決的,有了這兩大科學依據,我們即可以在已有的理論(即使不完整的)指引和借鑒下,從實際出發,重視珠心算教學活動的研究,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使豐富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為腦科學、教育心理學提供大量的豐富的資料,從而充實提高研究的成果,以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論來指導珠心算教學活動健康發展。
1、孩子報珠心算的班真的有用嗎?
珠心算,更多的是一種表演性的技能。很多孩子,小時候學了珠心算,確實能夠很快的完成低年級的計算題,但是這種優勢到了初中之后基本就沒有了,因為珠心算只是一種計算技巧而已,只能是一種技術,并不涉及數學思維。同時,珠心算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與其花這么多時間來訓練計算,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做真正的數學思維訓練。畢竟,往后數學的學習,更大的挑戰是思維的能力,而不是計算的能力,
這里倒不是說數學計算不重要,而是說,計算能力只是一個部分而已。并且,珠心算只是能夠解決數學計算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比如分數的運算,代數式的運算,就不是珠心算能夠解決的。當然,珠心算確實也能鍛煉到孩子的一部分能力,比如專注度,但是因為這種技能性訓練,沒有涉及到數學思維,對于靈活性不足的孩子,到后來反而造成了困擾。
很多孩子訓練不到位,反而造成了計算也不行,課內知識也沒學好,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很多身邊的例子作為證據的。如果想報珠心算,盡量先跟旁邊的朋友求證一下,到底有沒有好處,同時,還得找一些上了高年級的孩子來了解一下。因為作為一種表演性的技能,剛開始學會的時候還是看起來很有優勢的,最后,我的觀點是:如果把珠心算當做一門興趣來學習,這個沒有什么問題。
近期央視播放的《挑戰不可能》里吳美玲的珠心算,讓人是目瞪口呆,感覺好神奇,后來我也查閱了一些珠心算的資料。由于這是一個新開辟的領域,現在還沒有整套的被實踐證實的權威理論,雖然如此,珠心算的教學活動竟被當前已有的科學、醫學理論證實是有根據的,有正面效應的,就是人的大腦潛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