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荊州。面對曹操的猛烈進攻,劉琮會立馬束手就擒,劉備只有向東逃走,荊州也就輕而易舉被曹操所占據,毫不夸張地只要曹操不立馬攻取荊州,孫權有很大的可能介入荊州的爭奪,曹操可以保持淡定,誘使孫權參與荊州的爭奪戰,荊州是一塊戰略重地,曹操想要,孫權也想要。
1、為什么曹操在平定河北后,要奪取荊州?
東漢時期的荊州,相當于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下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等七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割出一部分縣,另置襄陽和章陵兩郡,形成了“荊襄九郡”,整個區域囊括現今的湘、鄂以及豫南等地區。諸葛亮評價:“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從宏觀看,關中、中原、巴蜀和長江中下游經濟發達,物產豐富,南陽盆地處于這四個地區的中心地帶,控制它,就能左右天下的局勢。
2、如果曹操先取漢中和益州荊州,最后戰東吳會如何?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導讀:自從曹操打敗袁紹以后,便積極地謀劃南下,把劉表、孫權等割據勢力統統消滅,實現統一華夏的壯舉。由于荊州牧劉表很快就病死了,并且引起了一陣混亂,劉備與新任的荊州牧劉琮不和,此時正是奪取荊州的好時機,同時荊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以此為跳板,向東可以討伐東吳,向西可以平定益州,甚至向南還可以奪取交州,因此只要獲得了荊州,曹操平定南方割據勢力的計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于是曹操率兵南下荊襄,準備奪取荊州,順便消滅老對手劉備,因為實力相差懸殊,劉備稍作抵抗以后,就逐步向東轉移。另外荊州牧劉琮看到曹操勢力強大,沒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這樣一來,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荊州。令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劉備竟然與孫權結成了同盟,共同對抗自己,讓他更加意料不到的是,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和劉備打得大敗。
自此以后,曹操再也沒有南下的機會了,歷史開始朝著三國鼎立的方向前進,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曹操率先攻取漢中和益州,然后才是荊州,最后攻取東吳,會不會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這一計劃還真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好的話,可以統一天下,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一:漢中和益州,唾手可得,但要率先解決西涼的威脅,在曹操準備南下的時候,荊州的劉表已經病故了。
劉表的死,給荊州帶來了混亂,劉琮可沒有整合荊州各方勢力的能力,首先劉備就不服,由此一來,荊州必將混亂,至于東吳,憑著孫權的個性,應該是“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子”。這樣一來,曹操攻取西涼的時候,就不用擔心后方的威脅,只要西涼一消滅,漢中和益州就可以順勢拿下。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兵分兩路,一路從巴蜀出發,另一路從中原出發,直取荊州,
由于劉備不忍心奪取劉琮的基業,荊州的基本情況還是劉備與劉琮相互對峙。面對曹操的猛烈進攻,劉琮會立馬束手就擒,劉備只有向東逃走,荊州也就輕而易舉被曹操所占據,此時的天下,除了東吳,曹操基本上全獲得了,慢慢耗死東吳就行了。至于劉備與孫權結盟了,也沒有關系,只要不立馬進攻,時間一長,劉備與孫權之間或許會出現猜疑,
即使劉備與孫權關系一直融洽,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東吳一州之地,也很難對付幾乎擁有整個天下的曹操。相應地,曹操也就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夢想,其二:曹操可以保持淡定,誘使孫權參與荊州的爭奪戰。荊州是一塊戰略重地,曹操想要,孫權也想要,劉表死了以后,孫權也在觀察荊州各方勢力的動向,看能否撈取一定的利益。毫不夸張地說,只要曹操不立馬攻取荊州,孫權有很大的可能介入荊州的爭奪,
昔日劉表在世時,孫權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劉表死了,新任的荊州牧劉琮,能力低下,怎么可能是孫權的對手。在孫權看來,消滅掉劉琮并不困難,可是孫權爭奪荊州的舉動,或許會引起劉備的反應,本來他不忍心奪取劉琮的基業,現在看到孫權的強取豪奪,劉備應該會做出一定的反應,如此一來,劉備和孫權就會出現爭端,等待劉備與孫權兩敗俱傷時,已經占據西涼、漢中和益州的曹操,可以趁勢出兵把劉備、孫權和劉琮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