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四川眉山人,解放軍中將。作為湯系部隊基干的第13軍,戰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得跟同行們比較),湯司令升官后,歷任軍長有鮑剛、張軫、王仲廉、張雪中、石覺等人,尤其后面幾位,都是黃埔嫡系將領,35年9月30日,湯恩伯正式就任第13軍軍長,下轄第4師、第89師,從此有了一支自己的基本部隊,并且在第13軍的基礎上,逐漸擴編為第20軍團、第31集團軍等部,而該軍的核心主力,當然就是湯曾經擔任師長的第89師。
1、《芳華》中的作戰部隊是13軍?還是14軍?
79年的戰爭,中國兵分兩路。東線部隊由許世友將軍指揮以廣州軍區為主,參戰部隊有41軍、42軍、43軍、50軍(欠149師)、54軍、55軍,廣西方向入越;西線部隊由楊德志將軍指揮,參戰部隊有11軍、13軍、14軍、149師從云南方向展開攻擊,區分東西線部隊就是綁腿,東線參戰沒綁腿,西線有綁腿。從電影里6分鐘的戰斗,加上原著小說的描寫來看,主角劉峰參加的是在西線戰場的小規模戰斗,即云南老山邊境的作戰,而當年真正參加南疆戰斗的部隊是14軍40師,
2、四川眉山出過哪些名人?
崇敬軍人,宣傳將軍。介紹幾位四川眉山籍的將軍,都是1988年以后授銜的,他們是:△王凱,四川眉山人,解放軍中將,1963年出生,“5·12”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曾任第14集團軍參謀長,第13集團軍軍長,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現任西藏軍區司令員。△魏伯良,四川省仁壽縣曲江鄉人,少將軍銜,中共黨員,出生于1935年2月,歷任海軍廣州基地政治委員,東海艦隊副政治委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海軍軍銜,1993年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邱光燦。四川眉山人,少將軍銜,1937年出生,曾任陜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第8屆全國人大代表,199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廖雙全,四川省仁壽縣人,少將軍銜,1943年10月出生,1963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3、國軍13軍的戰斗力如何?
1948年12月5日,秘密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在路過密云縣城時準備來個“順手牽羊”解放它,程子華司令員命令第11縱隊的一個師留下來攻城,大部隊繼續前插平張線,因為據報密云縣城僅有敵保安部隊、警察等不過2000人。然而仗一打起來卻非常艱苦,敵人的頑抗程度超出戰前預料,原來是蔣系第13軍的三個正規團剛剛從古北口收縮進了密云,使這座小縣城的守敵數量驟然增加到6000余人,
(首任軍長錢大鈞)兵團司令部只好增調已經西進的另外一個師回頭助戰,兩個師的東野官兵(按東野的普遍編制水平,兵力得有近30000人)經過24小時苦戰,全殲守敵解放縣城。但如此規模的攻堅戰斗也一下子驚了傅作義,因為被消滅的包括第13軍之155師兩個主力團、297師的一個主力團,而在我華北軍區野戰部隊三個兵團兵力已經使用到極限的情況下,除了強大的東北野戰軍,沒有什么部隊能夠一天干掉中央軍精銳13軍的三個團(等于一個主力師了),遂立馬知道林彪大軍入關了!這就是遭到西柏坡嚴厲批評的“勝利的密云戰役”,因為它暴露了東野秘密入關的企圖,順手牽羊變成了打草驚蛇,極有可能讓被調動出來的35軍瘋狂逃回北平,影響了平津戰役的全盤布局,
不過這不是重點,分屬兩個師的三個步兵團能跟東野未來第48軍的兩個師硬抗一天,說明蔣系第13軍的戰斗力其實還是可以的。(次任軍長湯恩伯)在中央軍的“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中,第13軍正是湯恩伯系統的起家部隊,當然,密云戰役也是第13軍的絕唱,該軍主力不久在我軍的重重圍困下,于北平接受了和平改編,也就標志著這支部隊不復存在了,
第13軍的出身那是絕對的“嫡系”,組建于1933年的長城抗戰前夕,首任軍長是八大金剛之一的錢大均,下轄孫元良第88師和湯恩伯第89師。長城抗戰結束后,原屬第17軍的第4師轉隸該軍,同時錢大均調離,湯恩伯代理軍長職,1935年9月30日,湯恩伯正式就任第13軍軍長,下轄第4師、第89師,從此有了一支自己的基本部隊,并且在第13軍的基礎上,逐漸擴編為第20軍團、第31集團軍等部,而該軍的核心主力,當然就是湯曾經擔任師長的第89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