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名稱的由來也和這里有密切的關系。張家口的發源地是現位于橋西區的堡(bǔ)子里一帶,這里的發展是整個張家口逐步繁榮的歷史見證,張家口的“口”最初是指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到了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史料有了“張家口”的記載,宣德四年(1429年),張文修筑城堡,以張家口作為堡的專稱,命名為“張家口堡”。
1、張家口為什么叫張家口?
張家口的發源地是現位于橋西區的堡(bǔ)子里一帶,這里的發展是整個張家口逐步繁榮的歷史見證。而張家口名稱的由來也和這里有密切的關系,堡子里(亦稱下堡),明代時屬京師宣府鎮(現宣化區(縣)),為萬全右衛地。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揮使張文始筑城堡,名張家堡,張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東南各開一門,東曰“永鎮門”,南曰“承恩門”。
2、你兒時記憶的張家口是什么樣的?
我是在張家口出生、長大的,18歲離開老家來到北京,對家鄉兒時的記憶深刻,終身不忘,冬天天氣好冷,好像比現在冷得多,穿皮襖,羊毛的,毛在里面,還有氈子、氈帽這些東西現在都沒有了;冬天凍腳是常事,手也凍過;玻璃窗戶上的冰花很漂亮,早晨起床很痛苦,太冷了。夏天自然是很涼快的,后來經常選擇夏天回老家,享受夏日的涼爽,
3、張家口這個地名是怎么來的?
張家口這個地名是怎么來的?主要兩種說法:第一種:張家口之名始于明代。張家口在明代原屬萬全右衛,宣德四年(1429年)始筑堡城,為與蒙古通商互市之要鎮,因該堡城為指揮張文所筑,故名張家口堡,后改稱張家口。第二種:張家口的“口”最初是指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元朝時,因為內外統一,這個山口只是交通要道,沒有什么特殊意義。
到了明代,明成祖雖進行幾次北征,但未完全征服蒙古,蒙古貴族不斷南侵,這個太平山口就變得尤為重要了,山口就變成了具有軍事價值的“隘口”,明朝初年叫這個山口為“隘口關”。到了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史料有了“張家口”的記載,從明初到宣德四年,張家口遷來不少移民,據《宣府鎮志》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這一帶因民戶不足,調山西的余丁來補充。
其中張姓人家遷至隘口附近定居,村名定為張家莊,久而久之,隘口被冠以張家二字,稱為“張家隘口”,后來又簡化為“張家口”。宣德四年(1429年),張文修筑城堡,以張家口作為堡的專稱,命名為“張家口堡”,張家口得名在洪武末年到永樂年間,官方正式命名在宣德四年,張家口正式移名為堡名后,居民擴大,人口增多,張家口擴大了范圍,成為廣大城鎮接受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