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婚姻,跨不過文化差異,思想差異,地域差異,最終落得勞燕分飛的結局的不計其數。陳香梅和陳納德是跨國婚姻,他們夫婦為抗戰和中美友好都做出了貢獻,受到人們的尊敬,陳怡向他們哭訴自己的這一段悲慘的跨國婚姻,這位中國工程師立即掏出手機,讓陳怡給家里打電話。
1、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跨國婚姻?人類歷史上有哪些跨國婚姻?
陳香梅和陳納德是跨國婚姻,他們夫婦為抗戰和中美友好都做出了貢獻,受到人們的尊敬。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出生于北京,在抗戰中,她是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的第一任女記者,陳納德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康麥斯的一個小農場主家庭,抗戰中,他受蔣介石、宋美齡邀請,擔任中國空軍美國志愿航空隊上校隊長,陳香梅在一次采訪中,倆人結識,于1947年12月21日結婚,成為夫妻。
陳香梅后來移居美國,進入政界,成為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社會活動家、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她曾被美國8位總統委以重任,但她始終心懷祖國,希望中國強大。1981年元旦前后,作為美國總統里根的特使,陳香梅訪問了北京,受到鄧小平的親切接見,并讓她坐第一貴賓的位置上,鄧小平曾說:陳香梅嘛,不要說美國,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2、跨國婚姻會后悔嗎?
不后悔的鳳毛麟角,后悔的遍地開花。武漢大學生陳怡不顧家人的反對,偷偷把自己嫁到非洲,除了收獲一個跨國騙局之外,其余的只剩后悔兩個字,父親因為救女無果,郁郁寡歡。回國后在崗位調整中失了業,徹底心灰意冷,一整瓶的農藥結束了一切心痛,而遠在異國他鄉的女兒,仍在翹首企盼,等待父親來救她回國,重新開始生活…情竇初開的女大學生陳怡在武漢大學邂逅黑人留學生布力,經不起對方的甜言蜜語和死纏爛打,未婚先孕。
她瞞著父母遠嫁非洲,不知是因為愛情的魔力,還是布力吹噓的家庭背景,陳怡像著了魔一樣對布力唯命是從,對父母的忠言充耳不聞。一到非洲才知道,布力根本不是什么美國留學生,父親也不是什么官員,不過是安哥拉一個小鎮上最普通的平民,尤其是布力在家鄉已有兩房妻子和三個孩子,陳怡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小三兒。
陳怡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想返回中國,談何容易?手機沒有信號,無法撥通國內電話,肚子漸漸隆起,行動不便。語言又不通,像個聾啞人(僅有的一點英語,在安哥拉也沒有用武之地,安哥拉使用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陳怡仿佛就是一個聾啞人,)更要命的是,為了防止陳怡逃跑,她的證件被布力偷偷扔了。
陳怡寸步難行,為了生存下去,陳怡不得不藏起所有的委屈,討好身邊每一個人,她討好布力,希望有一天他能夠良心發現,幫助自己回國。她討好布力的前兩任妻子,希望她們手下留情,少對自己拳打腳踢,她討好布力兩任妻子帶來的嫖客,希望他們憐香惜玉。感覺到活不下去的時候,陳怡就想想自己的父母雙親,
如果沒有了自己,父母親該怎么辦?就是這種摯念,支撐著陳怡咬緊牙關挺住。在她的混血女兒六個月的時候,布力卻獨自來到中國,把陳怡置留在安哥拉,過著像妓女一般的生活,幸運的是,陳怡被一位項目援建安哥拉的中國工程師無意中看到了,便將她帶到了中國工人的駐地。陳怡向他們哭訴自己的這一段悲慘的跨國婚姻,這位中國工程師立即掏出手機,讓陳怡給家里打電話,
陳怡的父親救女親切,直接飛抵安哥拉,奈何陳怡一個證件都沒有,不能隨父親一同回國。父親為她留下3000美金,傷心回國,從此郁郁寡歡,失去了工作之后,一時想不開,一瓶農藥了此殘生,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跨國婚姻,跨不過文化差異,思想差異,地域差異,最終落得勞燕分飛的結局的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