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沒見過我媽在公共場合做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在這些城里人認為“不文明”的行為,而在大媽的認知里,只是自己的生活習慣罷了,坐車不給錢是社會的一種不文明行為,也是那些飛揚跋扈的人的劣根,與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美好道德相違背,是受人唾棄的一種不良陋習。
1、如何處理鄰里間的不文明行為?
鄰里之間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呢,我們首先要有包容和理解的心里。鄰里和睦,這樣會讓我們之間少很多矛盾,但是鄰里和睦不是忍讓,一次兩次可以,但是如果三番五次把它當成習慣,我們絕對不會讓這種不文明的現象在我們之間蔓延。我們要做到首先,有理有據,文明禮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如若再犯,斬草除根。
2、如何解決一些中國大媽出境游中的不文明行為?
前些年“廣場舞大媽”也是風靡了整個網絡,伴隨而來的“擾民、自私、素質低”等貶義標簽也和“中國大媽”組合在了一起,好像從那時候起,中國大媽就變成了一群不受待見的人群了,其實這也不能完全的去怪她們,在我的生活中,也遇過不少大媽,以下我說說我的觀點。社會的變化在我們爸媽那代,小時候家里大多都是沒有什么經濟基礎的,加上爺爺奶奶這代的觀念比較傳統和保守,而且,那個年代一個家庭都有六七個孩子,男孩子讀高中的都不多,更別說女子能有讀書識字的機會了,
像我媽媽也寫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沒什么文化,思想也比較陳舊、保守。但我沒見過我媽在公共場合做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勤儉。同時,我也遇過在公交車上,一個在車頭,一個在車尾還能對上話聊天的,在火車上也遇過一些大媽脫了鞋直接把腳放到對面的坐位上的,其實,在她們的成長環境中,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了。
而中國社會的發展,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如今也有很多大媽搬到了城里面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居住,在這些城里人認為“不文明”的行為,而在大媽的認知里,只是自己的生活習慣罷了。中國大媽的角度現在的社會環境、生活條件都比她們成長的那個年代不知好了多少倍,她們十多歲的時候就和跟著家人出去干活,相對現在的小孩來說,我們多數人的媽媽的童年都是在干活中度過的,
而到了現在很多那時候的小女孩都已經是四五十的大媽了,加上現在很多家庭經濟都富裕了。所以,大媽也是想著,自己幸苦了大半輩子,該享受享受了,所以大媽們只是把自己的本質展現了出來,遺憾的是,這個社會發展太快太快,大媽們的一些生活習慣變成當下社會的不文明、素質低的行為,最后想說在社會的發展史上來看,中國大媽是舊社會到新社會的過度產物,所以不可否定的是,我們當代人和中國大媽這代人是有著鴻溝的。
3、荊門68歲老人打倒4歲男孩,只因被問為什么坐車不給錢,你怎么看?
近日,湖北荊門一個68歲的老人,乘坐公交車不刷卡也不給錢,司機問后與司機爭吵,乘客都看不下去了,這位老人又與乘客爭吵,一位4歲多的小男孩與這位老人在同一站臺下車,小男孩問老爺爺:“為什么坐車不給錢?”這個68歲的老人老羞成怒,用手中的口袋暴打小男孩的頭部,導致小男孩當場倒地。小男孩的婆婆發現后,迅速將小男孩扶起,路人立即追趕打人的老年人,并將他送到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批評教育了老大爺,也對老大爺進行了懲罰,同時表揚小男孩敢于管理社會丑惡現象的行為。絕大多數老年人乘車會主動購票或者刷卡,但也有個別老年人倚老賣老,總認為別人人都欠他的一樣,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乘車基本上都是乘霸王車,膽小怕事的司機也不敢問不刷卡的大爺,擔心大爺的耳光會刷在自己臉上,大爺遇到這種情況,更加會變得理所當然,
絕大多數司機都是為了正義指出那些老年人沒有刷卡或者購票,如果遇到乘霸王車的大爺,他們就會因此而爭吵,有時候大爺甚至會大打出手。從最近報道出來的新聞來看,有些大媽也會出現這種不理智的情況,坐車不給錢是社會的一種不文明行為,也是那些飛揚跋扈的人的劣根,與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美好道德相違背,是受人唾棄的一種不良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