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等地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國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熊貓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萬年,被譽為“中國寶”和“活化石”大熊貓外貌特征,體色分為黑白兩色,頭大大圓圓的,圓圓的臉蛋,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呆萌可愛,大熊貓最早是肉食性動物,后來經(jīng)過進化,百分之九十九的熊貓都吃竹子,發(fā)怒時會有很大的攻擊性,大熊貓的別名有、竹熊,華熊,因它臉頰圓圓像貓一樣,被稱為熊貓,其實它跟貓一樣溫順可愛,有機會一定去看看這種溫順可愛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你。
1、熊貓分布在哪里?
熊貓分布在哪里?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等地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國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熊貓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萬年,被譽為“中國寶”和“活化石”大熊貓外貌特征,體色分為黑白兩色,頭大大圓圓的,圓圓的臉蛋,大大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呆萌可愛,大熊貓最早是肉食性動物,后來經(jīng)過進化,百分之九十九的熊貓都吃竹子,發(fā)怒時會有很大的攻擊性,大熊貓的別名有、竹熊,華熊,因它臉頰圓圓像貓一樣,被稱為熊貓,其實它跟貓一樣溫順可愛,有機會一定去看看這種溫順可愛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你。
2、國寶熊貓在中國古代地位如何?
可愛,遲鈍,天天受欺負,這里糾正兩個流傳很廣的錯誤。首先,中國古代的大熊貓不是“貔貅”,貔貅是類似劍齒虎的猛獸,作為陣仗中前驅(qū)的旗幟,具有震懾敵軍的作用。貔貅之士,也是形容展示非常兇猛,貔貅被錯誤地作為大熊貓的名稱,是在康熙版的《峨眉山縣志》上。縣志記載的大熊貓是被叫作“皮裘”,因為皮裘這個名字不夠文雅響亮,被書生轉(zhuǎn)筆寫成“貔貅”,因為兩者讀音相近,
在此之前,大熊貓從來也不可能被稱作貔貅。其次,大熊貓也不是古代的“貘”,我原先也錯誤地以為古籍中記載的“貘”就是大熊貓,然而經(jīng)過多番查證,逐漸意識到,中國古代的“貘”,是馬來貘。我們看晉代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寫的關于“貘”的注解是這樣的:似熊而頭小腳卑,黑白駁文,毛淺有光澤,能舔食銅鐵及竹骨蛇虺。整體上看對錯:像熊一樣√頭小×黑白駁文√毛淺√有光澤×舔食銅鐵×吃竹子√而真正的“貘”呢?像熊一樣√頭小√黑白駁文√毛淺√有光澤√(可以去動物園看看,貘的皮毛是發(fā)光的)舔食銅鐵√吃竹子√還有一則信息,確切記載了中國古代“貘”的形象,
那就是白居易的《貘屏贊》,它也被有些人作為夸贊大熊貓的證據(jù),實際上這還是分布在嶺南和更往南地帶的馬來貘: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wèi)其首。大象鼻子犀牛眼牛尾巴老虎巴掌生長在南方是中國的辟邪獸,名貘,一定以及肯定不是大熊貓,而是馬來貘,又名亞洲貘:好了,那么,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記載大熊貓呢?說了,有的。
就是“小皮裘”啊!《峨眉山縣志》:龐贅,遲鈍,見人不驚,群犬常侮之,聲訇甸似念陀佛,能援樹,食杉松顛并實,夜臥高籬上,古老傳:名皮裘,紀游者易以貔貅(記游者故意把皮裘換成貔貅)。此獸卻不猛,兩存以備考,龐累、遲鈍,就是大熊貓,見人不驚,是它,群犬常侮之,嗯,還是它。聲訇訇跟念佛似的,是它,能爬樹,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