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家鄉土地承包多少錢一畝啊。在我們這里承包1畝土地需要多少錢呢,影響土地轉包價格的因素很多,下面分別介紹一下不同條件下的土地承包價格,二、關于城鎮郊區的土地承包價格,現在農民統一分的承包地,村里已經不收錢了,這個土地承包應該理解為承包村里的機動地或者流轉其他村民土地的行為。
1、你家鄉土地承包多少錢一畝?
請問,你家鄉土地承包多少錢一畝啊?現在農民統一分的承包地,村里已經不收錢了,這個土地承包應該理解為承包村里的機動地或者流轉其他村民土地的行為。那么在我們這里承包1畝土地需要多少錢呢?請先看一下這里的自然條件,這里地處北緯47°22”,有效積溫2200~2450℃,無霜期125~140天左右,降水量500ml左右,一年一季作物,
影響土地轉包價格的因素很多,下面分別介紹一下不同條件下的土地承包價格:一、非城市郊區的土地價格。這類土地主要用于玉米、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生產,一般旱田地價格在每畝360~430元之間,根據地力情況在這個區間上下波動,水稻地塊一般價格在600~733元之間,也是根據地理位置、水源情況和地力情況,相應的調整價格。
二、關于城鎮郊區的土地承包價格,由于靠近城鎮,可以種植棚室蔬菜、香瓜等經濟作物,效益也高一些,這樣承包的底價也相對較高,一般旱田地每畝轉包價格在450~500元左右,個別的甚至達到600/畝,由于土地產出效益高,即使價格高一些,經營起來也是劃算的。三、關于機動地承包的價格,一般是村里根據土地位置、肥力情況、以及水源等情況定出拍賣底價,然后走公開拍賣程序,一般底價略低于當地平均底價,一般水田底價600左右,旱田底價350元左右,成交價一般都在平均價之上,超過最高價的時候很少,因為都是一個村子里的鄉親,都不好意思爭的太厲害了。
2、有人愿包土地,每畝給1200元錢,就是不轉讓,你有何看法?
謝邀。“看法”?未必成熟,還是多少有一點的,該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看。一、種地是否掙錢,二、不掙錢為啥還有人種地。三、每畝地給1200元錢,農民不向外包地的情結,四、關于種地的設想。種地到底掙不掙錢,一句話說不到家,首先是種植作物的品類不同,比如種菜和種糧的收入就不一樣。第二是種植的管理、技術、投入的大小不同,種相同作物產量就不一樣,
三是市場信息靈通和閉塞,貨物暢不暢銷,收入就不一樣。五是糧食肉類進不進口,就直接牽扯著農業收益的大小,種地不掙錢為什么還有人種地?這個問題是農民不易言表的“心酸淚”!目前來說,種地是吃之無肉扔之可惜的雞筋。作為上一代老農民,多為上世紀30、40、50、60后(20后實在不能干了,70后尚有點打工的能力),一方面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不種地能干點什么呢?另一方面,種點地至少餓不著吧?壓根他(她)們就沒打算在地里扒金條,
除此,還有點種糧補貼之類,種地創錢多少,就算認了。農民不向外包地的情結,以種糧為例,每畝地刨去成本(不算工值),按現價算,每年可創收500元左右。被轉包戶,按每年每畝向轉包戶支付1200元,照常理說不算少了,然而,就算暫時可將就著過,但今后的物價上漲是很有可能的事;手里有物不怕物價上漲;手里無物了,單憑每月每人差不多平均100元的地錢,想過沒有?能保障今后生活費用的支出嗎?種地的設想,
近年來,關于“三農”話題角度繁多,實際上并不成熟。應該作出試點后進行逐漸推廣,為此,提一點參考建議:沒有特殊況,商貿口是否考慮不再進口糧食;以村或隊為單位,自愿成立農業合作社經濟實體;入伙人自己找,挑頭人自己選,或推舉被認可的毛遂自薦者,有把握的外來人也可以考慮,挑頭人可直接對上級黨委、政府負責;只準盈不準虧(自然災害另當別論);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由本社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