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黃又名生地,為玄參科地黃或地黃懷慶的根;寒的味道又甜又苦;入心、肝、肺經(jīng),有清熱涼血之功效,將黑豆和地黃熟地分別放入碗中用水浸泡,準(zhǔn)備適量的生地,熟地適量,適量2,熟地,又名熟地黃,為玄參科地黃或地黃的根;微溫,甜;具有養(yǎng)血生津、滋腎養(yǎng)肝的功效,生地和熟地可同煮,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地黃,中藥,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每年10-11月采集,曬干后成為地黃。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復(fù)蒸曬至顏色發(fā)黑、質(zhì)地柔軟,為熟地。地黃的藥理作用與熟地不同,兩藥不應(yīng)互相替代。具有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于治療骨蒸癆、咽喉干痛、痰中帶血。
功能主治:生地、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用于熱病,熱入血,熱盛昏厥,口干舌赤。如清營湯。治療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夜冷,舌紅脈多,如青蒿鱉甲湯。可用于治療熱病,如血熱、熱毒、吐血、鼻衄、紫黑斑疹等。如四生丸;滋陰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津液損傷、內(nèi)熱引起的口渴,以解渴。用于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入藥時煎服,10 ~ 30g,鮮品用量加倍,或鮮品搗成汁入藥。新鮮的生地嘗起來又甜又苦,但是很涼。其作用與干地黃相似,滋陰略弱,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作用較強。本品不適用于寒凝、脾虛濕阻及脘腹脹滿、便溏者。
3、生地和 熟地一起煮可以嗎?會有什么作用嗎?生地和熟地可同煮,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生地黃又名生地,為玄參科地黃或地黃懷慶的根;寒的味道又甜又苦;入心、肝、肺經(jīng),有清熱涼血之功效,熟地,又名熟地黃,為玄參科地黃或地黃的根;微溫,甜;具有養(yǎng)血生津、滋腎養(yǎng)肝的功效。以下是生熟地煮排骨的方法:準(zhǔn)備材料:排骨1斤、生地適量、熟地適量、黑豆適量、生姜3片、枸杞子10個、水適量、鹽適量1,準(zhǔn)備適量的生地,熟地適量,適量2。將黑豆和地黃熟地分別放入碗中用水浸泡,3.將1斤排骨放入鍋中飛起,然后洗凈瀝干備用。4.準(zhǔn)備足夠的水,倒入生地、熟地、黑豆、姜片、排骨,小火燉1.5小時,5.出鍋前加入枸杞和適量的鹽,上桌后即可享用美味的生熟地排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