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越是大的權益被侵害越容易被人關注,也越容易維護,相反,越是小的權益越容易被人忽視,越難以維護。維護自身權益要靠我們自己智慧和大腦,需要的是策略和方法,在維護我們自身權益上,理念很重要,不要事事較真,耿耿于懷,那樣只會增強煩惱,就算最后維護了權益,有時也會產生得不償失的感覺。
1、勞動者如何保障自己權益?
您好,您的朋友是否簽訂了投資協議或合伙協議,針對利益分成是否有具體的約定,有約定按照約定履行。此外,您的朋友是否把股份已經轉讓給對方?股權轉讓協議又是如何讓約定的?至于工資,這個需要結合合同的具體約定,如果對方不履行協議,您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履行合同,保護自己的權益,涉及到股權轉讓比較復雜。如果手中有相關材料,可以委托律師對合同進行審查和詳細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維權,
2、沒有錢、人脈和背景,怎樣用法律維護自身的權益?
這個提問讓人感覺到有一絲無奈和悲涼,有時,只是想簡單的生活,只希望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就好,但在有些情形下,卻發覺不知何時就遇上事了,或攤上事了,令人氣憤或郁悶,如何維權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當然,有些情形下,連維權的想法想都不要想,比如,當前熱議的限狗令。遛狗是養犬人的必要的、正當的權益,但是杭州那些文明養犬的人,以后再也不能在白天遛狗了,“最嚴禁狗令”在一定程度上使養犬人的權益受到了不合理的限制,
有網友說,這樣規定,難道政策制定者心不會痛嗎。吾笑而難語,科技的進步可以日新月異,民主文明的進程并不如此。手里用著高科技,滿腦子還是舊觀念的人并不少,言歸正傳,實際上,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個人性格、爭議大小、執法或司法環境等因素,都會對我們能否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一定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何謂權益,實際上是一個很復雜的法學概念,此處不作闡述,用通俗的話說,權益就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應該享有的權利和利益,權利的被侵犯是顯而易的,而權益的被侵害有時并不那么明顯,甚至有時不被他人所知或認同。大到生命健康權,小到知情權,涉及到我們的權益真的很多,隨著民主法治進程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注重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但同時,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利益的交織碰撞,又時不時會使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
在法制不健全、執法不透明、敬畏法律意識不強的時代,辦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的情形時有發生,如果沒有錢、人脈和背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時確實是很難的,當然,這都是極少數,隨著民主法治進程的推進,法制建設日益健全,監督機制逐步完善,執法透明度不斷增強,以及反腐敗斗爭的高壓態勢,新形勢下,公權力的行使不斷規范,公職人員執法水平的提高,不僅減少了可能對我們合法權益的侵害,而且大大增強了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能力,這時,所謂的金錢、人脈和背景等因素在維權中作用真得有限。
為什么這樣說呢,有人脈可能只會信息上、或者是加快辦理進度獲得一些便利,但對于最終實質結果不會起到什么作用,就算有點作用,也是在執法自由裁量權范圍內,比如,在我們熟悉的民事訴訟或者刑事訴訟中,試想一下,能有多少人會冒著違法甚至是犯罪的風險,去為那點金錢或人情而去徇私枉法,弄不好,輕則影響職業形象和職業發展,重則落得個被“雙開”的結果。
實際上,越是大的權益被侵害越容易被人關注,也越容易維護,相反,越是小的權益越容易被人忽視,越難以維護,因此,在維護我們自身權益上,理念很重要,不要事事較真,耿耿于懷,那樣只會增強煩惱,就算最后維護了權益,有時也會產生得不償失的感覺。維護自身權益要靠我們自己智慧和大腦,需要的是策略和方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注意證據的收集保存,比如用手機錄音、錄視頻、拍照,保管好有關單據等等,要有證據意識,以備在后面可能的訴訟中用得上。
在維權時,區分不同情況加以處理,小事主要是靠私力救濟,通過說理或必要的防衛,以及投訴等手段,阻卻可能要發生或已發生的不利后果。比如,前一段時間“霸座”刷屏的現象,為什么作為持票人當事人自己不去和霸座者爭座位呢,就是不能把霸座的趕起來,至少也要拉扯它、大聲斥責它讓它坐著不舒服,不要好象事不關己似的,只會在旁邊看著乘警或他人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