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國南陽郡雖然沒有南陽縣,但南陽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陽城,俗稱南陽,或簡稱南陽。光知道弄一些無稽之談否定南陽郡郡名與郡治互指,否定諸葛亮親口說的“躬耕于南陽”的南陽不是當時的南陽城,四、將軍拜訪地點南陽還是三國將軍拜訪地,如初平元年(190年)孫堅“比之南陽”殺太守張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三征張繡“困于南陽”;建安七年(202年)劉備火燒博望坡。
1、三國時期南陽郡有多重要?
南陽地處秦嶺淮河交匯處,物華天寶人杰地靈,2022年1月24日本人在火車上看到這個問題,當時大致回答了一下,今天再仔細回答一下。一、東漢南都帝鄉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雒陽(今河南洛陽),家鄉南陽被稱為南都帝鄉,張衡《南都賦》稱“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后漢書·劉隆傳》稱“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
二、諸葛亮躬耕地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到南陽“躬耕隴畝”,用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在《出師表》說的話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三、東漢、蜀漢、三國發源地地皇三年(22年)十月,光武帝劉秀在南陽宛(今社旗縣賒店鎮)起兵反莽,所以說南陽是東漢發源地,光武云臺二十八將中有11位是南陽人,大家可以訪問我的文章《云臺二十八將有多少南陽人?南陽為什么被稱為南都帝鄉?》進行討論。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屯兵南陽新野并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顧茅廬,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劉備正是在“草廬策略”指導下,建立了蜀漢,所以南陽是蜀漢、三國發源地,四、將軍拜訪地點南陽還是三國將軍拜訪地,如初平元年(190年)孫堅“比之南陽”殺太守張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三征張繡“困于南陽”;建安七年(202年)劉備火燒博望坡。
2、為什么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南陽郡,沒有南陽縣,南陽如何有諸葛亮?
現在襄陽市沒有一個叫“襄陽縣”的,也沒有一個叫“襄陽區”的,所以,襄陽市也不能叫襄陽市,襄陽城也不能叫襄陽!我早就說過,襄陽說們搶奪躬耕地老是顧頭不顧腚!光知道弄一些無稽之談否定南陽郡郡名與郡治互指,否定諸葛亮親口說的“躬耕于南陽”的南陽不是當時的南陽城,可是如果按照他們發明的理論往他們頭上一套,他們那一套歪理邪說馬上就露餡了。
東漢、三國南陽郡雖然沒有南陽縣,但南陽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陽城,俗稱南陽,或簡稱南陽,就和現在襄陽的情況是一樣的。古今一理,一脈相承,再比如古代荊州,所轄七郡,沒有一個叫荊州郡的,但它的州城郢和江陵照樣叫荊州城。襄陽近鄰十堰市,下轄縣區中也沒有一個叫“十堰”的,為什么也能叫十堰市?例子多得很,不再一一列舉!從以上可以看出,襄陽說的說辭是多么的荒謬!其搶奪躬耕地的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3、河南南陽張氏,只知道允、甲(音)、修、西、如、鴻等輩分,祖上也是山西過來的嗎?
謝邀,記歷史記載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50年左右時間,共18次從山西遷移人口,明朝政府先后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后,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元末戰亂之后,歷經20余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南陽也在人口遷移之內,估計也來自山西,因為那時候河南多是無人之地,由于張姓輩分亂(我也姓張),很難續在一起,張氏在當今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之一,和諸多大姓氏一樣,在全世界近億人的龐大的張氏家族中,除主流的揮公后裔外,亦有不少張氏是來自于其它姓氏、其它民族,由于各種原因而改姓張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