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7月初開始產卵,高峰期在8月、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結束,成蟲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死亡,一聽到蛐蛐的呼喚,馬上就要入秋了,天氣越來越冷,提醒人們是時候準備冬裝了,蛐蛐有些文章中稱之為“明”,更通俗的叫法是“促織”,1817年,第一部詩集《詩集》出版,其中的名篇蟈蟈、蛐蛐脫穎而出。
蟈蟈7月初開始產卵,高峰期在8月、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結束,成蟲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死亡。蛐蛐有些文章中稱之為“明”,更通俗的叫法是“促織”。一聽到蛐蛐的呼喚,馬上就要入秋了,天氣越來越冷,提醒人們是時候準備冬裝了。所以有“促織尖叫,懶女人驚”之說
蟈蟈分布于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山西、甘肅、陜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雄蟲體長35-4毫米,雌蟲體長40-50毫米。全身鮮綠色或黃綠色。頭大,臉近直;觸角呈褐色,絲狀,比身體長;復眼橢圓形。前胸背板發達,覆蓋中、后胸,呈盾形。前翅的葉脈是棕色的。雄性昆蟲翅膀短,器官健全;雌蟲只有翼芽,腹部末端有一個劍形產卵管,約為前胸背板的2.5倍長。前腳腔段基部有聽覺器官,三對腳的腿段下緣有黑色短刺,呈鋸齒狀。后足發達,善于跳躍。腿上常有褐色的縱向暈線,一年一次。它們帶著卵在土壤中過冬,成蟲或若蟲愉快地棲息在糧田或灌木叢中。喜歡吃豆科植物的嫩莖和果實。雖然它們是害蟲,但人們喜歡養它們做玩具。
約翰·濟慈(1795 ~ 1821)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時成為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從小熱愛文學。1816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哦,孤獨》,1817年,第一部詩集《詩集》出版,其中的名篇蟈蟈、蛐蛐脫穎而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如《夜鶯頌》、《古希臘甕頌》、《秋頌》、《憂郁頌》、《一天過去了》等,他的詩想象力豐富,色彩斑斕,有圖在其中,色彩感和立體感極強,有一種永恒的美,就像溫柔美麗夢幻的月光,充滿了人類進步的自由精神和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要用“美麗的夢想”和“自由的想象”來創作,以表達“永恒的美麗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主義者和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的影響。這位詩人在第一次展出時25歲就去世了,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這里躺著一個人,他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