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人欲望”就是除惡、克己、修身,“守天理,滅人欲”屬于心性的修煉,“存義,滅人欲”是朱理學的重要觀點之一,人的欲望是佛教的三毒,這里的“人的欲望”是指人的基本需求之外的欲望,如色欲、情欲、貪婪等,世人評宋明理學出章時,很多人說“存天理,滅人欲”禁錮了人的自由等等。
“守天理,滅人欲”屬于心性的修煉。“正義”是公共的、大善的、人性的善良。“人欲”是私人的、小惡的、自私的感情。“存義”就是存善,追求正義,走正道。“滅人欲望”就是除惡、克己、修身。簡單來說,“存義”就是行善,“滅人 desire”就是作惡。朱的“存義,滅人欲”,通俗的理解就是防止個人欲望的過度膨脹,尋求維護社會、道德、政風、民風的和諧與美好。
“存義,滅人欲”是朱理學的重要觀點之一,人的欲望是佛教的三毒。世人評宋明理學出章時,很多人說“存天理,滅人欲”禁錮了人的自由等等。這里的“人的欲望”是指人的基本需求之外的欲望,如色欲、情欲、貪婪等。這些欲望應該被消除。實際上,理學認為人的基本需求和欲望,也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人欲”,就是“正義”——在這里,人欲就是正義。通俗的說就是人的欲望要有個度。此外,王的大圣王陽明也向弟子提出了“存天理,容人欲”。其實圣賢的思想都是一脈相承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王陽明是通過“致良知”來達到的。朱的哲學體系是以程顥兄弟的理論為基礎,吸收周敦頤的太極學說、張載的性靈說以及佛道思想而形成的。這個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者說是“道”和“太極”
3、飽受后人斷章取義之苦,“存天理, 滅人欲”的本意是什么?“存義,滅人欲”是朱提出來的,原意是“飲食,義也;山珍海味很好吃。夫妻,正義也;三妻四妾,人欲,”但是,保持正義滅人直接就是人要填飽肚子,欲望就是不想吃輕飯。只有美食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人的一生還需要另一半才算完整,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擁有三妻四妾是人的欲望,其實,朱的本意是好的,但經過解讀,卻成了朱對人們思想的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