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改革這10年中已經改革了三四趟趟了,實際上并不能改革什么東西,頂多就是教材中的文章換一換,該學的東西還是要學的。經歷了10年,高考改革了好幾次,教材變了好幾次,然而命中率卻沒有變,不管高考英語怎么改革,該考的東西還是要考,因為高中學的那些英語單詞都是英語社會中使用率最高的單詞。
1、如何看待2020新高考改革?
該方案最令人關注的一點是招生標準的變化,從以高考成績最為唯一標準轉向“綜合評價錄取”,所謂綜合評價錄取,就是“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面試成績、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高考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于總成績的60%”類似的方案有些已經在部分省市實施。北京改革方案在部分高校試點后可能向全國推廣,
2、請問如何看待2020(17級)高考英語改革?
高考英語無論怎么改革,都改變不了中國考生激烈競爭的現狀,這是由于人口龐大的考生和學位有限的大學之間的矛盾。和英語本身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即使英語改成0分,由于社會的職業需求,學英語的人還是會趨之若鶩,在那種狀態下,基礎教育下廉價的英語教學將演變成社會教育昂貴的教學。對于農村的孩子將更加的不利,簡單的看幾個例子,基礎教育中沒有公務員考試的科目,因此公務員考試培訓收費上萬,還是場場爆滿。
基礎教育中也沒有編程專業,因此社會職業教育中的編程專業價格甚至達到兩三萬,仍然有非常多的學員去參加培訓,需求決定價格,正是因為社會的需求才決定的英語必須在基礎教育中。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編程也會成為社會需求的主流的話,那么編程也將進入學校變成主科,英語改革這10年中已經改革了三四趟趟了,實際上并不能改革什么東西,頂多就是教材中的文章換一換,該學的東西還是要學的。
實質性的東西根本就沒有變,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專門針對英語應試的書《高中英語1.5萬考點》,10年前開始發布考點命中率分析報告。經歷了10年,高考改革了好幾次,教材變了好幾次,然而命中率卻沒有變,不管高考英語怎么改革,該考的東西還是要考,因為高中學的那些英語單詞都是英語社會中使用率最高的單詞。就像外國人學中國漢字一樣,他不可能去學生僻字,他肯定還是要學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高頻率的漢字,
所以任你的教材如何的變化,永遠都是圍繞著最常用的3500詞來的。所以想通過英語改革,希望國家給自己減負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放棄這種想法了,英語是不靠智商,靠勤奮,就能夠考好的科目。高中英語也沒有那么難,實際上也就相當于小學語文五年級的難度,能考上高中的學生智商上面肯定不會有不能夠駕馭的情況,區分分數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時間投入和勤奮程度上的區別。
背好該背的單詞,掌握該掌握的管理,分數自然就好了,所以不管高考英語如何改革,考生都必須以不變應萬變的努力學習英語,這樣才能在總分上面超越別人。當一個考生選擇不學英語的時候,社會已經給他安排好的位置,有大把的工作是需要掌握英語的,同樣就有大把的工作是不需要掌握英語的。中國考生人口龐大,不乏高智商的人群,
3、安徽2020級高一新生用新教材,那么2023高考采用新高考嗎?
準確說,安徽執行新高考第一年是2022年,也是最后一批加入新高考隊伍的省份,越晚肯定是越有好處的!最早實行新高考政策的是2017年的上海和浙江。2020年增加了北京、山東、天津和海南,到明年,也是就是2021年有更多的省份加入包括江蘇、湖南、廣東、重慶、河北、湖北、福建和遼寧。到2022年,安徽、廣西、云南、甘肅、青海、陜西、寧夏、新疆、江西、廣東、江蘇、黑龍江、貴州、四川、吉林、重慶、河北、湖北、山西、西藏、福建、內蒙古、河南,
在新高考這個政策方面,我個人的看法是,晚一點執行更好。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個新政策,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驗證,比如山東今年有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選物理,導致好幾萬同學上不了本科,同時也因為選化學的同學學霸居多,導致尖子生“互掐”的情況,讓一些有名的中學成績出現斷層,選科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地理和生物,這兩門課文、理的性質都具備一些,深受同學喜愛,群眾基礎大,賦分容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