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這句話從襄陽領導嘴里念出來是很尷尬的,所以,每每在此之后都要喋喋不休,繞口令一般的解釋一番“古代襄陽是屬于南陽的,這個南陽不是現在的南陽,是襄陽隆中”,這個問題更證明南陽的歷史厚重,才有過去的、現在的、國內的、國外的很多地方稱作——南陽。
1、歷史上的南陽有什么作用?
只說一件事1、2000年前,南陽人劉秀(光武帝)起兵南陽,推翻王莽,于公元25年復興漢室(東漢),定都洛陽,定南陽為南都,故南陽被稱為“南都帝鄉”。因此,南陽興,中原興,漢室興,2、2000年后的今天,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原復興!!南陽復興!!!3、因為“南陽”在“今湖北襄陽一帶”(見2003年人教版教材“注釋”),因此需要襄陽復興!!。
2、歷史上有哪些地方叫過南陽?
這個問題更證明南陽的歷史厚重,才有過去的、現在的、國內的、國外的很多地方稱作——南陽!從秦置三十六郡看那個比南陽郡早!那個能跟南陽比歷史?都是崇敬南陽才起的名字啊!那個是因為是山南水北而得名的?那個又稱過南都帝鄉的?那個能稱得上九州名郡的?我是河南南陽人——我驕傲!一個值得你三顧的地方[比心][比心][比心],
3、為什么歷史上沒有選南陽作首都?
南陽的缺點很明顯,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四方孔洞一漏屋”。在我國古代歷朝歷代開國的過程中,都城選址都是重中之重,甚至會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最關鍵因素,河南地處中原腹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古代王朝在此建都的例子屢見不鮮,洛陽、開封、許昌、安陽、鄭州等城市都曾做過都城。那么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的南陽為何從未成為都城呢?一、南陽地區,地形四通八達,容易被攻擊一個國家選定都城,考量因素一定是多方面的,
都城是一個國家的心臟,地理位置要處于核心區域,交通還要便利,最好四周環山,有險可守,抵御外敵入侵,還要有平原和水源,供老百姓生存和發展經濟。南陽古代被稱作宛城,地處中原腹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四面環山,南有漢水相伴,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歷朝歷代,南陽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古都洛陽的南大門,南接通往荊州的交通要道襄陽,西出武關即可到達關中腹地,東北方則是許昌、開封、鄭州等人口密集的中原核心城市,
但南陽地理位置上最大的弊端,就是雖然四周環山,但武當山、伏牛山、大洪山、巫山等山脈之間間隔太大,孔道太多,很難建成險關加以守衛,其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有孔道。通俗一點講,就像一間四處漏風的房屋:北方有方城通道;東南有隨棗通道;西邊有商洛通道;南邊,只要拿下襄陽,就是一馬平川,故而,在這里建都風險極大,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東漢王朝,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兵于南陽,最終打下了天下,他也曾考慮建都南陽,最終幾經考量還是選擇了洛陽,正是因為南陽太容易被攻擊的緣故,而南陽也因劉秀發跡于此,被稱為“帝鄉”。
二、南陽同區域內,競爭對手實力太強關注南陽的位置我們發現,南陽正北與西北分別與兩大古都洛陽、西安(長安)相連,三點間呈直角三角形分布,距離最遠的西安僅有400公里,距離較為接近,東方則是河南中部和山東全省,兩個人口大省經濟貿易繁華,名城眾多,也比較適合建都。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各個國家難以形成統一,大多都是稱霸一方,在都城的選擇上,同一區域內長安和洛陽外圍地勢出眾,險關要隘眾多,是各國建都的首選,與之非常接近的南陽自然成了被舍棄的對象,
所以,同區域內競爭對手實力太強,使得南陽不容易被選為都城。綜上所述,古城南陽地理位置雖然得天獨厚,也非常適宜老百姓居住,只可惜城市外圍無險可守,戰爭時期危機四伏,使得歷朝歷代從未實現在南陽定都,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相比于寫滿了王朝恨事的古都長安、洛陽,從未作為都城的古城南陽或許更加幸運,人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努力生活,為南陽古城的歷史增添了一番別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