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瓷器有光點,但是不存在幾個不幾個,就看你是從什么位置和角度來拍照,如果是在自然光下拍,新瓷器和老瓷器發出的光是不一樣,新瓷器發的是賊光,老瓷器發的是寶光,但這并不是鑒定瓷器新老的依據,還要上手去看。教你一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在水里面看,新瓷器不冒水泡泡,老瓷器放進去就像蒸發了一樣要冒泡,好了,只說這么多,留下點救命稻草吧。
1、瓷器有死亡氣泡是老瓷器嗎?
關于死亡氣泡是這幾年古瓷收藏中,一些藏友經常提到的話題。“死亡氣泡”是通過放大鏡,所看到瓷器釉面、釉下的微觀影像,通過放大鏡看微觀,不是科鑒,只是目鑒的延伸,還是目鑒的范疇。古瓷的目鑒是需要大量上手古瓷,觀摩館藏、出土物等資料,深入了解各時期制瓷工藝及傳承,用這些知識的沉淀,來對一件古瓷進行客觀的鑒別。
微觀既然是目鑒的延伸,也還是在目鑒的范疇,也是需要通過放大鏡對各類古瓷大量的微觀觀察,找到其胎、釉、彩料放大后的氧化、老化、使用痕跡等共性,以補充目鑒的依據,目鑒首先是肉眼看其時代工藝特征(胎、釉、彩料、紋飾、形制等),然后再輔助放大鏡找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特征以佐證,微觀的老化痕跡有上百種,一般一件瓷器上能找到5--6種老化痕跡,基本可斷老,只有一種,那就是孤證難立。
下面介紹一些微觀氣泡的老化痕跡:一,破泡:是指釉面的氣泡,因年久風化,硅膠化,經清洗,摩擦而產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層的破泡,釉面損傷太嚴重時,才見到中下層破泡;宋瓷上,會有此現象,難仿,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黃水斑,就可判定為古瓷了。元代青花微觀:破泡(黃水斑)元代青花微觀:破泡(黃水斑)西晉越窯青瓷微觀:破泡、釉面老化東晉越窯青瓷微觀:破泡、網格紋宋青瓷微觀:此類在開片上的破泡、黃水泡、臭干黑,不能作為老化依據,
元代青花微觀:黃水泡宋汝青瓷微觀:黃水斑唐代魯花釉微觀:破泡元青花微觀:黃水泡元青花微觀:破泡五代越窯青瓷微觀:破泡、黃水斑另有種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氣泡的頂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難仿,也仿不出來。二、臭干黑:是指腐敗的有機物沁染了古瓷,多數表現在素胎﹑破泡處,經長期水泡,會發軟,漲大,而被洗掉。
作偽仿者,用河塘污泥,在放大鏡下有區別:臭干黑,無定形,河塘泥,有土粒。特別是微破泡里鉆進的臭干黑,是需上百年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現在明之前的古瓷上,清三代的瓷上也會有,但很少,用放大鏡尋找,也較難。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溫瓷上,才能找到一點點,宋越窯青瓷微觀:臭干黑宋青瓷微觀:臭干黑清代青花微觀:破泡臭干黑同治粉彩微觀:臭干黑三、破泡眼:釉面大泡破裂后,釉里出現一個較大的洞,口小內大。
內形不同于棕眼,破泡眼是呈園球狀的洞.破泡眼內,常鉆有陳附跡和臭干黑,或有黃水斑,這也是古瓷的一個重要特征。四、豆腐花:是前人用以此比喻釉﹑胎,因老化而分裂的形態,相似鹽鹵點豆腐,而產生的花形,無法仿,缺點是需借助八十倍以上的放大鏡,才能觀察清楚。。......對古瓷微觀微觀老化痕跡的辨別,如目鑒瓷器一樣,是需要大量上手,微觀觀察,總結共性,
就單一死亡氣泡來斷定新老,有失偏頗。特別是一些高古瓷如汝窯、原始青瓷等燒造溫度低,胎釉疏松,新燒的新瓷放到院子里風吹日曬,不長時間,即會出現破泡,在細細沙涂抹,即可看到死亡氣泡,黃水斑或臭干黑等,其他新瓷做舊很多方法都可產生“死亡氣泡”,這要量的沉淀、來分辨認識。鑒別一件古瓷,就目前現狀,還是要以目鑒為主,微觀輔助,不要本末倒置,
2、請問老瓷器有幾個聚光點?
新老瓷器有光點,但是不存在幾個不幾個,就看你是從什么位置和角度來拍照,如果是在自然光下拍,新瓷器和老瓷器發出的光是不一樣,新瓷器發的是賊光,老瓷器發的是寶光,但這并不是鑒定瓷器新老的依據,還要上手去看。教你一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在水里面看,新瓷器不冒水泡泡,老瓷器放進去就像蒸發了一樣要冒泡,好了,只說這么多,留下點救命稻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