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面對比自己小的領導,最好認清現實,擺正位置,該如何稱呼領導就如何稱呼領導,而不是想耍點小心眼,擺點老資格,出點歪風頭。以老領導稱呼為佳,即正式又不失禮貌與親切,如果是正式場合,尤其是有現任領導在場時,切記不可稱呼原官職,領導雖然比年紀小,但在職場倫理上,他始終是你的領導,如果你在日常工作中,去大喇喇地稱呼他為“小李”,這種不遵守職場倫理規矩的行為,最終害得還是你。
1、怎么稱呼比自己小的領導?
說實話,這個問題我估計題主你也知道答案,那就是:該怎么稱呼就怎么稱呼!例如:這位領導姓張,是總經理/副總經理,那就是“張總”,如果是校長,那就是張校長,如果是院長就是張院長,如果是處長就是張處長,以此類推。領導的稱謂,無關年齡大小,對于下屬來說,就是一個“姓氏 職務”的模式,如果你跟他的關系比較近,不妨用“名字 職務”,更顯得親近,例如:假如王一博是處長,那就叫“一博處長,
所以,關于稱謂這件事就是這么多了。不過,雷哥之所以會說你知道答案,是基于我的分析,認為你提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是心理上對于比你小的領導,還有點心不甘、情不愿,想擺老資格的怨念,故而才會有這樣的提問,個人認為,職場上就是這么現實,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無論他再如何年輕,甚至是你的子侄輩,但職場不是宗室,不會以年齡大小和長幼來區分尊卑。
職場就是職場,哪怕你再如何心中不服,但現實就是如此,他就是你的領導,他就是可以左右你的職場事務,他就是可以決定你的工作評價,他就是可以影響你的職業生涯,因此,作為年紀較大的職場人,在工作單位,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識和聰明的舉動,具體來說:一是不要因為年齡大就倚老賣老。前面說了,職場不是宗族,不以長幼論尊卑,如果領導比你小,你千萬不要仗著年紀大就可以倚老賣老,擺譜、擺老資格,這些自以為是的招數,最終都會給自己帶來惡果,僅僅是為了面子上的一點尊卑,而實際上卻得不償失,
二是不要不遵守職場的倫理規矩。所謂職場倫理規矩,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包括稱謂、舉止、溝通交流等等,都會有很多明確的規則,你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稱謂領導,同樣屬于職場倫理規矩中的一個分項。領導雖然比年紀小,但在職場倫理上,他始終是你的領導,如果你在日常工作中,去大喇喇地稱呼他為“小李”,這種不遵守職場倫理規矩的行為,最終害得還是你,
三是不要牢騷太盛、抱怨太多。年紀大的職場人,由于職場競爭優勢的不斷下降,個人精力和學習能力的衰減,多數人的職業發展都會面臨各種不如意,于是,抱怨、牢騷就來了,特別是有的年紀大的職場人,面對比自己年輕很多的領導時,總喜歡念老黃歷,總喜歡叨念自己原來有多能干,多厲害,但事實上,你現在已經是走下坡路了,就不能在走下坡路的時候,還背對前進方向,倒著走,那樣的話,很可能會以摔得很慘、很痛而收場。
總之,面對比自己小的領導,最好認清現實,擺正位置,該如何稱呼領導就如何稱呼領導,而不是想耍點小心眼,擺點老資格,出點歪風頭,職場人,要有對職場倫理規矩理解的覺悟。如果面對比自己小的領導,都能像對待比你年紀大的領導一個態度,那你就真的是一個合格的職場人了,您說呢?我是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問答達人、問答青云計劃獲獎者【雪天驚雷】。
2、領導退休了,再見面如何稱呼比較好?你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是私下場合,還是稱呼原官職。如趙姓局長,還稱趙局長;錢姓書記,還是稱錢書記,如果是正式場合,尤其是有現任領導在場時,切記不可稱呼原官職!如此稱呼,是犯了官場大忌。這種場合,以XX同志稱呼雖然正式但稍顯嚴肅,還是以老領導稱呼為佳,即正式又不失禮貌與親切。我們當地有一個笑話,某局長剛退二線,遇到一原同事老下級,
那位下級那天不知道是喝大了還是咋的,居然稱呼他為老某。讓某局長惱羞成怒,在該下級要被提股長時,某局長在現任班子成員征求意見時,對該下級予以堅決否定、好一通批評,主要錯誤就是不尊重領導、不尊重老同志,該下級的股長職務被耽誤了兩年,一直到某局長正式退休后才被通過,所以該下級被局里同事調侃:一稱呼而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