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一個集團軍大致有8名少將,即一個1個集團軍軍長、1個政治委員、3個副軍長、1個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1個參謀長、1個政治部主任。和平時期的一個集團軍,大致有1個集團軍軍長(正軍職)、1個政治委員(正軍職)、3個副軍長(副軍職)、1個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副軍職)、1個參謀長(副軍職)、1個政治部主任(副軍職)等共8個副軍職以上軍官,即和平時期1個集團軍有8位少將軍官。
1、一個集團軍里面有多少個少將?
少將軍銜可以對應副軍職或者正軍職兩個崗位。和平時期的一個集團軍,大致有1個集團軍軍長(正軍職)、1個政治委員(正軍職)、3個副軍長(副軍職)、1個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副軍職)、1個參謀長(副軍職)、1個政治部主任(副軍職)等共8個副軍職以上軍官,即和平時期1個集團軍有8位少將軍官,另外,還有部分技術2級以上技術軍官,也可以佩戴少將軍銜,但他們并不屬于我們常規意義上的少將軍官。
一、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我們國家首次實行軍銜制是在1955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1965年軍銜制暫停,直到1988年又一次恢復,并持續到如今,二、少將軍銜是將官中最低的一種,他由一片金色枝葉和一顆金色星徽組成,枝葉與月亮相似,星徽與星星相似。
因此,人們也稱晉升少將以上軍銜,就是披星戴月了,當然也不是到了副軍級別就可以立即佩戴少將軍銜,一般要在晉升副軍級別1年后才能晉升少將軍銜。部隊晉升少將以上軍銜每年組織2次,1次在7月底,1次在12月份,三、晉升少將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按照軍改前的規定,團以下三年一調、團以上四年一調為軍官晉升的最快速度,
本科學歷軍官提拔到副軍級需要的時間為:①軍校本科畢業授予中尉,定級為副連級;②晉升為正連級,所需時間3年;③晉升為副營級,所需時間3年;④晉升為正營級,所需時間3年;⑤晉升為副團級,所需時間3年;⑥晉升為正團級,所需時間3年;⑦晉升為副師級,所需時間4年;⑧晉升為正師級,所需時間4年;⑨晉升為副軍級,所需時間4年。
也就是說,一個本科軍校畢業生,以最快的速度晉升到副軍級,需要的時間為27年,1年后再晉升少將,即至少需要28年晉升才能夠晉升為少將軍銜,四、普通士兵不可能當上將軍。要晉升少將,首先要成為軍官,要成為軍官,有兩條途徑,要么從高中考入軍校,要么從士兵直接提干然后到軍校學習。我在市直單位負責轉業安置工作,
經常聽轉業干部說,目前士兵直接提干的情況越來越少了,300名士兵中,能夠提干的不足1個,1/300的概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現在的軍官大多都是從軍校畢業的,或者是地方大學畢業的國防生,很少是士兵提干的,士兵要想提拔為將軍,可能性為0。綜上,一個集團軍大致有8名少將,即一個1個集團軍軍長、1個政治委員、3個副軍長、1個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1個參謀長、1個政治部主任,
2、國民革命軍中有多少湖南將領?
國民革命軍中的湖南籍將領比重非常之大,除去“無湘不成軍”的善戰民風之外,有三個歷史因素直接造成了這個結果,第一是北伐前夕,湖南大部已經在廣州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你會發現北伐初期的硬仗其實都是在湖北打的,比如賀勝橋、武昌戰役等等;第二是當時的湘軍已經占北伐軍的半數左右,自然部隊中湘籍軍官的成才率較高。
(李默庵)在北伐軍最初的八個軍中,譚延闿的第2軍、程潛的第6軍和唐生智的第8軍都是湘軍的部隊,譚延闿是蔣介石的重要支持者(陳誠的岳父),而第2軍和第6軍雖然逐漸被吞并,但是基層軍官卻大批保留下來,軍閥混戰的性質決定著只要被收編后歸順,并不影響前程,黃埔嫡系第1軍雖然初始兵力不多,大約15000人的樣子,但是勢力擴張最快,到二次北伐時已經擴編為第一集團軍的番號。
其基層軍官的骨干是黃埔前五期的學員,這當中湖南籍也占了相當比例,尤其是晉升最快、影響最大的黃埔一期,更有一個特殊的情況,(程潛)這就是第三個原因,即時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陸軍總長的程潛,曾經在廣州開設了一個“湘軍講武堂”。黃埔軍校成立后,講武堂的160多名三湘子弟全部并入了第一期,因此在640多名畢業生當中,湖南籍學員比例最高。